杨元嗣现在仿佛真的是一个无欲无求的人,骑马打猎,逍遥自在。
最近还学会了附庸风雅,跟陈东等一群学子们整天在樊楼对诗。
他为人谦虚,能够做到礼贤下士,出手又大方,很快在京城儒生中有了非常好的名声。
李继恩倒是对于杨元嗣的遭遇忿忿不平,神武前军的军营现在搬到了城西的马场。
这都是杨元嗣安排好了的,段景住在马场养了五千多匹好马。
这些马花的可都是杨元嗣的钱,跟朝廷没有半文钱的关系,可不能落入别人手中。
神武前军驻扎在马场,既可以保护好这些战马,还可以远离汴梁这些乱七八糟的纷扰。
杨元嗣去了几次军营,军卒们都表现出了真挚热烈的感情。
李继恩看的都有些感动,也越替杨元嗣感到不平,况且他还有自己的心思。
杨元嗣正好在校场里骑马射箭,看着军卒们演武。
这赤弦弓的弓力比破虏弓还要强一些,只是普通的箭太短。
杨元嗣在兵器监专门制作了一种加长的箭羽,用来专供赤弦。
监丞为了讨好郡王,箭矢选材非常用心,每一支箭杆上甚至都刻了一个“杨”字。
杨元嗣大喜,重赏了监丞,迫不及待的就拿着弓箭到校场试验。
花荣在一百五十步之外摆了三枚铜钱,笑着看杨元嗣。
神武军的军卒们很多只听说过杨无敌的威名,还没看见过他亲自出手。
整个校场围了一万多人,杨元嗣用力踢了一脚老黑的马腹,老黑仰头嘶吼一声,绕着人群狂奔起来。
杨元嗣挽弓在手,抽出了三支箭夹在指缝之间,等老黑绕过校场半圈,他快如闪电一般射出了三箭。
这时候整个校场静的落针可闻,只听三声轻微的“叮咚”响声,三支箭不偏不倚,正好射在铜钱中间的钱眼里!
李继恩带头叫好,整个校场爆出了巨大的欢呼声。
要不是亲眼所见,任何人都不会相信世间能够有如此的箭术。
花荣也暗暗感叹,只有他知道,杨元嗣的箭术绝对是又进步了。
杨元嗣以前也能够射中一百多步以外的铜钱,但是绝对不会像今天这样,穿过铜钱眼儿,铜钱却不掉。
这就需要对弓箭的力度和精度都有绝对的把握,绝非是一朝一夕之功。
这也说明杨元嗣从来就没有放下自己的武艺,半个月摸一次弓的人绝对没有如此手感。
杨元嗣远远没有表面表现出来的那么无欲无求,自己这些人又能跟他走到什么地步呢?
花荣还沉浸在想象中,杨元嗣却纵马绕场一周,高兴的说道:“难得你们捧场,今晚每人半斤酒,一斤肉!”
众军卒听到这个消息更加狂热,甚至有的人开始高喊“万岁!”,吓的李继恩脸色惨白,急忙拿着马鞭去制止。
杨元嗣白天不是在军营里就是在樊楼中,日子过得逍遥自在。
只有张固安知道这个父亲在夜晚才是真正处理事务的时间。
来自西北、燕云、登州,甚至草原江南的消息都需要他亲自处理。
杨元嗣却是精力充沛,甘之若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