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所有的依据,仅是胡大老爷提供的那份地图。
可胡大老爷早说过,地图仅供参考,毕竟他未曾实地考察,具体如何行事还得靠主帅们自行决断。
随着大军启程,分三路进,三位主帅之间的较量也随之展开。
傅友德自不必说,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经验最为丰富。
加之已有一次出海经历,虽称不上驾轻就熟,但远比另两位生手强得多。
单是行军途中便能看出,傅友德所部在度、方向等方面最为稳健。
即便在航行中,他也依照先前经验,令将士每日操练,并鼓励众人垂钓消遣。
既能打船上枯燥时光,又能补充粮草储备。
蓝玉所部的作风截然不同。
他是三支队伍中行动最迅猛的。
遇上顺风时,他真敢扬起全帆疾驰。
这股狠劲简直不要命!
他手下的士兵同样悍不畏死,风格更是独树一帜。
军纪松散、喧哗吵闹,活脱脱一群兵痞。
可看着他们刀不离手,遇到船只不论大小都要拦截搜查的架势,蓝玉对他们的战力毫不怀疑。
他带兵向来如此,不是大捷就是惨败,永远冲锋在前。
在他看来,要让士兵卖命,就得给足好处。
好处从哪来?当然得从敌人身上抢!
比起傅友德的稳健和蓝玉的激进,落在最后的李景隆显得相形见绌。
海上远征与陆地行军大不相同。
即便陆地作战,李景隆也是最缺乏经验的。
原本心高气傲的他,出海不到五天就乱了阵脚。
简直顾此失彼,狼狈不堪。
幸亏眼下无需对敌,不必担心遭遇突袭。
虽然磕磕绊绊,但李景隆部总算没掉队。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在不断磨练中逐渐成长。
可偏偏这时,目的地到了。
按原计划,三位主帅本该先质问番邦国王,待对方拒绝后再开战。
但就连最稳重的傅友德,此刻也"忘记"了质问环节。
打!
直接开打!
没有战斗哪来军功?
选好登陆点后,憋了半月的大明将士顿时化作武装到牙齿的恶狼,蜂拥上岸。
这些地方小国何曾见过如此凶悍的正规军?
转眼间哀嚎四起,攻势如潮!
说实话,这些番邦小国遇上明军真是倒了大霉。
他们几百年来经历的战争,与明军的打法根本不在一个层次。
就拿三路大军中最弱的李景隆来说。
虽然比起另外两位主帅差得离谱。
眼高手低、生搬硬套的毛病暴露无遗。
但李景隆再差,好歹是"科班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