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你这么说了,那惟庸提到的殖民地计划,就该抓紧推行了!”
“嗯?殖民地?”
朱元璋突然又提起一个新词,还是胡惟庸的主意,朱标顿时来了兴致。
朱元璋也不隐瞒,直接解释道:
“这是惟庸闲聊时提出的。”
“他认为,海上贸易路途遥远,动辄千里之遥。”
“不如沿途每隔一段距离占据一地,设立殖民地。”
“这样一来,海贸之路便如同陆上驿站一般,有了中转之地!”
“海上驿站?”
“嘶……这主意,倒是妙啊!”
朱标沉思片刻,细细琢磨胡惟庸的提议。
越想越觉得这计划极为实用。
“爹,胡公还有什么别的建议?”
“您再想想,咱们父子俩好好商议一番。”
“总不能事事都去请教胡公,显得咱们父子无能啊!”
此时殿内早已屏退左右,朱标说话也少了顾忌。
父子俩的对话,倒像是寻常百姓家的闲谈一般随意。
朱元璋并不介意这种说话方式,甚至觉得这样更自在。
平日里,父子二人碍于身份总要端着些,可眼下却不用顾忌这些。
“嗯,让咱琢磨琢磨……”
“说起来,当年咱跟你差不多,也问过这殖民地的事儿。”
“当时咱就想弄明白,这玩意儿到底有啥用?”
“后来惟庸给咱解释了一番。”
“嗯,容咱想想……”
朱元璋拧着眉头回忆片刻,忽然一拍大腿:
“哈!想起来了,没错,就是这么回事!”
他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转头看向自家胖儿子,朗声道:
“惟庸的法子简单得很——派兵乘船出海,挑个港口好、气候佳、位置便利、人多热闹的地方!”
“先礼后兵,能谈就谈,谈不拢就打!”
说到这儿,朱元璋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
“惟庸有句话咱觉得特别在理——”
“他说,我大明将士远道而来,堂堂正正要块地盘做买卖,你这小国竟敢不给面子?”
“不给大明面子,将士们能忍?”
“自然要好好教训一番!”
“到时候不仅地归咱们,连建城的钱粮人力也得让他们掏。”
“这帮番邦小国,畏强权不识仁义,不给他们点颜色瞧瞧,日后岂不更猖狂?”
父子二人相视一笑,神情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妙啊!
胡公不愧曾是我大明的宰相。
这安排,进退有度、名正言顺。
既显了大明的威仪,又不失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