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朱标话,那小太监一溜烟退到了数十步外。
处理完这些,胡大老爷转头就看见朱标一脸绝望的神情。
"嗯?"
"标儿这是怎么了?"
朱标生无可恋地摇了摇头。
"没事。"
"伯父,侄儿先回东宫歇息了。"
朱标转身朝东宫方向迈步,刚走出没多远又折返回来,神情严肃地对胡大老爷说道:"伯父,我身子骨好得很!"
胡老爷子慈祥地笑着颔:"自然,伯父向来信你。"
这番对话反而让朱标更加沮丧,他垂头丧气地点点头,拖着沉重的步伐离去。望着太子远去的背影,胡大老爷终于憋不住笑出声来。
方才他确实存心逗弄朱标,不过太子的体虚倒也是事实。思及此处,胡大老爷暗自盘算着要让自家闺女多盯着些——有媳妇儿时刻督促,还怕朱标减不下肥练不好身体?
戏弄完太子的胡大老爷悠哉游哉出了宫门。府上马车早已候在宫外,载着他往府邸方向驶去。途经熟悉的街景时,他忽然灵光一现:这日日相同的景色着实看腻了,何不出门游历?横竖不缺银钱时日,正好见识这原生态的山水风光。
这念头愈想愈觉妥当。想起前些时日与朱元璋谈及禅位之事,料想接下来皇帝少不得要折腾朱标和自己。与其留在应天周旋,不如远走高飞图个清静。况且游历途中,或许还能邂逅几位绝色佳人。。。。。。
说走就走!虽说胡大老爷行事向来随性,但真要远行却非易事。银钱路引自不成问题,随从护卫也易调配。关键在于他仍担着番邦外交司郎中的官职——朝廷命官擅离职守四处游历,未免太拂朱元璋颜面。
故而真要启程,须得向皇帝告假。顺带还得将家中诸事安排妥当才是。
出门远行一趟,少说也得大半年光景。
要是家里没安顿妥当,回头闹出乱子来可就好看了。
胡大老爷一回府就快步朝书房走去。
得赶紧写份折子告假!
先把假请下来,才能安排其他事不是?
若是连假都请不动,后面的事全得抓瞎。
笔走龙蛇间……
胡大老爷写起告假文书简直信手拈来。
不为别的,就图个情真意切。
他是真想赶紧撂挑子出去逍遥快活啊。
不知不觉竟写了近三百字,胡大老爷这才恋恋不舍地搁笔。
这般长篇大论,想必够用了。
老朱总该明白他的诚意了吧?
反复检查几遍后,胡大老爷满意地将折子封好,吩咐胡义即刻送进宫去。
现在就看这假条何时能批了。
趁这工夫,得先琢磨随行人选。
贴身仆从肯定要带一个的。
过惯被人伺候日子的胡大老爷,可不愿亲自张罗琐事。
最佳人选自然是胡义。
这位跟随多年的老管家,办事妥帖又忠心。
可若是府里老爷管家都不在,怕是要乱了套。
思忖再三,胡大老爷决定带上胡义之子胡荣。
那小子自幼得其父真传,待人接物很是用心。
况且年轻人经得起折腾!
敲定随从后,接着该考虑护卫了。
远行不带护卫可不成!
这世道行走在外,没个护卫简直寸步难行。
依胡大老爷之见,至少得带两个护卫才稳妥。
纵使他如今武艺群,也不敢托大。
荒山野岭遇上剪径强人可不是闹着玩的。
更别说那些专做无本买卖的黑店。
就算佩带兵刃,能对付三五个,可架不住对方一拥而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