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我,多数官员皆是如此。”
“就连锦衣卫也是这般想法。”
“陛下觉得,既然了俸禄,官员就该办事。”
“可官员却认为,俸禄微薄,事务繁多,劳累尚且能忍。”
“但最麻烦的是,俸禄少,风险却极高,动辄性命不保!”
“要么浑浑噩噩混日子,要么等待,盼着陛下驾崩,换个皇帝或许能好些!”
朱元璋闻言,怒而起身。
“所以你才劝朕禅位给标儿?”
“等不及朕死了?”
“胡惟庸,你意欲何为?”
常人此时早已跪地请罪,胡大老爷却只是斜睨他一眼,不耐烦道:
“你这暴脾气何时能改?”
“站起来大呼小叫有何用?”
“为何劝你禅位,你还不明白?”
“上次不是与你说明白了?”
“官员们的想法,是你自己造成的,还能怪别人?”
“怎么?是我逼你禅位,还是逼你克扣俸禄?”
“抑或是那动辄株连的严刑峻法,是我教你的?”
胡大老爷语气云淡风轻。
朱标却听得心惊胆战。
这两位祖宗,真是一刻都不消停!
胡大老爷如今多少有些傲然自得。
否则,他断不会在朱元璋面前说出这般话来。
然而,胡大老爷深知有些话不得不讲。
若此刻沉默,日后恐怕更为艰难。
与其将来以命相搏,不如趁早卸下重担。
朱元璋伫立良久,意外察觉向来体贴的胖儿子朱标竟未上前圆场。
这令他既诧异又心寒。
为何连标儿都不懂朕?
"标儿,你也认为朕过多?"
"你是否也觉得朕嗜杀成性?"
朱标被父亲突如其来的质问怔住。
但他明白,这正是契机所在。
关于禅位之事,朱元璋曾与他深谈。
父子二人推心置腹。
朱标对权位并无过多渴求。
毕竟这位太子早已在父皇宠爱下形同副君。
与真正帝王相差的,不过是个名号罢了。
可若问是否期待这般禅让?
自然期盼!
最令他动容的,是胡大老爷所言:三代禅让之后,此制将成为大明祖训。
这对朱氏皇权传承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