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擅长逢迎的聪明人,竟稀里糊涂陪着李善长上了刑场。
反倒是他们这些只会埋头干活的,阴差阳错成了最合适的提拔人选。
此后,他们的往来愈密切。
这时才惊觉胡大老爷的高明——
简简单单一退,竟换来海阔天空。
不仅避开了祸患,那位养在胡府视如己出的侄女,还成了太子妃。
进宫面圣如同串门访亲;
胡大公子成亲时,竟迎娶了老朱家的嫡长公主……
桩桩件件,任谁都能看出胡大老爷的手段何等老辣。
于是,原本就依附胡府的郭翔等人壮着胆子再度登门。
胡大老爷对这些人知根知底。
未加推拒,也未设宴,只是简单饮茶勉励几句,便再无下文。
言外之意很明白——
你们只管踏实做事,我不过闲人一个,不必来寻。
话虽含蓄,意思却再清楚不过。
郭翔等人心领神会。
在他们看来,胡大老爷的潜台词是:
"你们且自行其是,若真到危急关头,我自会相助。"
这猜测并非空穴来风——
胡大老爷在官场中历来风评极佳。
当年旧部纷纷改换门庭,他冷眼旁观;
李善长案时,他既不落井下石,也未施以援手;
即便后来借皇家之势重振声威,他依然缄默如初。
昔日最亲近的门生,唯剩外任者偶有书信往来。
信中绝口不提朝局,反倒郑重其事派人携银票与亲笔信,赴当地设立茶叶特产采买网点。
甚至让门生的姻亲参与分润,替弟子添份产业。
待茶贸兴隆后,一切交易皆按市价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胡大老爷处事一向公平,既不会多给,也不会克扣分毫。
这些事他从不遮掩,消息自然传得沸沸扬扬。
看似避嫌的举动,反倒引得满朝文武眼红不已。
谁不想要这么一位靠山呢?
瞧瞧这手段——地方政绩有了,官员腰包也鼓了。
虽说进账不多,却是来路清白的长久买卖。
明面上挂着胡家的招牌,任谁也挑不出当地官员的错处。
更妙的是毫无风险,胡大老爷宁可不赚黑心钱。
这般周全的谋划,简直让同僚们嫉妒得狂。
郭翔等人听闻风声,原先浮动的心思顿时踏实下来。
他们渐渐觉,这般安稳日子倒也不差。
虽不及旁人风光,胜在四平八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