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那丫头更是一把挽住老爷胳膊,缠着要看礼物。
从后门进院倒是便宜,径直就拐进了预留的雅间。
会友馆确实设有专门的独立院落。
这些庭院自开张之日起,胡大老爷就立下严格规定:
唯有胡氏族人或皇室贵宾方可使用,其余人等概不接待,纵使重金相求亦无例外。
这项规定早已公示于众,令如诗意外的是,会员们非但毫无怨言,反而心领神会地交换着眼色。
如诗未曾料想,这正是官员们乐见其成的局面。
胡大老爷能堂而皇之地设立此规,显然已获圣上默许。
对官员而言,这简直是天降甘霖——既能享用免费佳肴,又能补贴家用。
起初如诗仅想打造个麻将娱乐场所,经胡大老爷稍加改造,如今竟成了集牌局、宴饮于一体的热门去处。
随着商贾会员日益增多,官吏们现了新的"财路":
夫人们在牌桌上"恰巧"赢得商贾家眷几十两银子,岂非寻常消遣?
这类心照不宣的牌局使得会友馆门庭若市,每每散值时分便座无虚席,迟来者只得旁观或转赴分馆。
胡大老爷对其中门道心知肚明却未加干涉。
在他看来,大明官场的贪腐风气岂是小小会友馆能左右的?
朱元璋苛待臣下,微薄俸禄逼得官员各寻财路。
会友馆反成缓冲之地——官吏们在此获得略高于俸禄的收益后,只需在公务上略行方便即可,无须铤而走险。
想起朱元璋血流成河的肃贪手段,至今令人胆寒。
当年多少同僚身异处,幸存者回想起来仍会后怕。
若非胆小畏罪,怕也早成刀下亡魂。
如今这会友馆倒成了救命稻草,让他们既能维持体面生活,又不必提心吊胆度日。
生活比从前富足,俸禄也更加丰厚,一切还都是光明正大的。
这样的安逸日子,谁不向往?
正因如此,会友馆的名声愈响亮。
如今胡大老爷刚进门落座,便有访客络绎不绝前来拜见。
要知道,他才刚刚抵达!
“你们倒是机灵得很!”
“怎么?”
“本官前脚刚到,你们就跟过来了?”
望着几乎同时涌进来的一众官员,胡大老爷笑着调侃道。
说来也怪。
如今胡大老爷不过是个四品的外务司郎中,而在场的官员中,光是三品大员就有两位,其余也多是四五品官员。
可偏偏这群人在胡大老爷面前,却个个陪着笑脸。
胡大老爷一口一个“本官”倒也喊得理所当然。
“胡相,您这院子,不是只有胡家人或皇家的人来了才会开门吗?”
“我们原本在那头闲聊,见您这儿亮了灯,便赶忙过来瞧瞧。”
“无非是想拍拍马屁,亲近亲近罢了。”
说话的正是户部侍郎郭翔。
他比胡大老爷只小几岁,却是胡大老爷一手提拔起来的。
因此他在胡大老爷面前更为随意,众人也隐隐以他为。
见郭翔嬉皮笑脸的模样,胡大老爷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
“行了,见也见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