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他们愿意进货,银子就能源源不断流入咱们口袋!"
"他们如何贩卖咱们不必过问,但价格必须统一,且必须先付清款项!"
"陛下无需忧虑百姓受损,这些物件本就不是寻常百姓能负担的。"
朱元璋闻言微微颔。
确实如此。
就像丝绸、金银饰这类买卖,价格涨跌与平民百姓毫无干系。
无论行情如何,老百姓都不会动用积蓄购买这些华而不实之物。
他们宁可添置耕牛,或是修缮房屋、购置田产。
那些不能吃又不能穿的奢侈品,对百姓而言根本无关紧要。
正如胡大老爷前世听闻豪车价格波动时的感受——听听就算了,谁会当真与己有关?
眼下这"玻璃产业"亦是如此。
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百姓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身外之物。
见朱元璋认同,胡大老爷话锋一转:
"国内生意讲究细水长流,海外贸易却另当别论。"
"如今番邦外交由臣掌管,出海船队掌控在陛下手中。"
"能将这些玻璃器皿销往海外的,唯有陛下与微臣。"
"如此良机,岂能白白放过?"
"连咱们都觉得惊艳的玻璃制品,那些番邦贵族岂会不动心?"
"这就是咱们的财路啊!"
"与国内商贾须立下规矩:货物不得私售海外。谁若违禁,便是断咱们财路,定要严惩不贷!"
"这般操作下来,这些玻璃器皿在番邦,想不卖出天价都难!"
朱元璋听罢,陷入沉思。
他抬手抹了把脸,神色复杂地望向胡大老爷。
"惟庸啊,你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是雷霆万钧。"
"没想到你在后院随手弄出的小玩意,竟有如此威力!"
"好,既然你已有周全谋划,且说说需要朕如何配合?"
"你尽管提要求,朕再斟酌该开什么价码!"
胡大老爷朗声大笑,心中暗喜事已成矣,随即开门见山道:
"对外邦之事自有外交司衙门与远洋船队处置。"
"届时他们自会明白须得参与其中。"
"要紧的是国内这些商贾,个个背后都有靠山。"
"若不让陛下为臣撑腰,臣岂敢揽这桩买卖!"
朱元璋闻言顿时会意。
原来是要借朕的威势替他挡是非啊!
思及此处,朱元璋当即拍板:
"好!既然惟庸要借咱朱元璋的名号,总不能叫你白用。"
"这买卖,咱要占七成!"
"七成?"
胡大老爷失声惊呼,满脸诧异。
他指着自己鼻子,不忿道:
"陛下莫非记错了?"
"这桩买卖从筹划到经营皆是臣一手操办,到头来只能得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