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百姓确会因此得益!”
(本章结束)
“什么?这只是第一层?”
“惟庸啊,你这做法,着实让朕有些困惑!”
“果真有如此神奇?”
此刻,老朱的兴趣被彻底激。
他朱元璋,此生并无太多奢求,即便贵为天子,依旧保持着那份纯朴。
渴望财富累积,渴望土地广袤。
回想过往,朱元璋始终如此。
质朴无华!
虚名虽好,却非位。
在他看来,官员犹如家中雇工,国库便是家中银库,开疆辟土便是家中新增田产。
这些观念,淳朴至极,无华而真。
“既然陛下欲知详情,那便细细道来!”
见老朱终被吸引,胡大老爷松了口气。
“方才所言,交易之中皆可征税。”
“且因利润丰厚,大明不妨加重税收,以充国库。”
“只需确保监督,避免银两落入私囊!”
谈及钱财之事,老朱尤为上心,闻言连连点头。
“再者,除税收外,更关键的是增进百姓收入!”
至此,胡大老爷不禁感慨。
“民众生活艰难啊!”
“不论土地多少,农耕全赖天意。”
“风调雨顺之年,或许尚可温饱有余,略有积蓄。”
“一旦天气稍有变故,一家人的温饱便成问题。”
朱元璋闻此,心有戚戚焉。
毕竟,他自家过往不也如此吗?
胡大老爷继续言道:
“百姓若想另寻生计,却无门路。”
“要么为佃农,要么肩挑小物进城贩卖。”
“除此,别无他法。”
“但若有海贸,情形便大不同。”
“海贸利润丰厚,商人岂会错过?”
胡大老爷言及此,满面得意,笑而续道:
“商人欲运货物至远方。”
“除购海船,组织货物尤为关键。”
“但组织货物岂是易事?”
胡大老爷愈得意,笑而难掩,稍后才道:
“商人无陛下之手握工匠、工坊。”
“他们需自建工坊,聘人制商品。”
“且需大量人手!”
“如此,便需付薪。”
“对百姓而言,这不正是额外之收吗?”
“即便这收入不能日日稳定,农忙时还得放下工作回家务农。”
“但对农户而言,无论多么辛劳、时间多短、身体多疲惫,都无关紧要!”
“只要能赚钱,他们都乐意去做!”
“这对大明而言,无疑是件好事。”
“百姓手中钱财增多,生活自然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