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解缙如鲠在喉。
方孝儒刚默写完毕,脸上的笑意也瞬间消散。
真是令人叹服!
他们亦渴望能有此等风采!
显然,这不仅是此地炫耀,潇湘馆定会以最快度将此诗传遍全城。
届时,胡大老爷岂不更加威名远扬?
真是令人艳羡至极!
接下来的数日,正如解缙与方孝儒所料,《葬花吟》在应天大火!
不论是闺阁中的少女,还是感叹时光流逝的当家主妇,这些识字的女性皆对这诗情有独钟。
那些美丽且知书达礼的女子都在关注此诗,更不用说普通的士子们了,他们对这诗的关注更是热烈。
此诗的出现,对他们而言,不仅是当下的热门话题,更是他们学习的典范。
若能借此机会与之关联,或许能一举成名。
这对于渴望在士林扬名的学子来说,诱惑极大。
但当众人深入了解后,不禁一愣。
陈近南?
这个名字似乎有些熟悉。
记得两年前科举之时,此人因诗词而名声大噪。
有人记忆犹新,还生动地讲述着当日“陈近南”一夜成名,全城搜寻他的疯狂场景。
然而,事后他却如人间蒸,无人能寻。
众人都以为他在科举失利后彻底消失。
未曾想,两年后,他又重现江湖。
且再次以一令人震撼的诗作出现在众人面前。
无数人望着这诗,出惊叹。
难道,陈近南真的是专为写诗而生?
好诗如此之多,仿佛不要钱般涌出。
而且,诗中为何总离不开青楼?
(本章完)
说来也巧,近日的应天城颇为平淡。
在没有其他热点的情况下,《葬花吟》这突然走红的诗作牢牢占据了应天府热搜榜位。
无数男女皆如痴如醉地抄写、吟诵、议论着……
此刻,他们的眼中唯有那诗。
他们会争论诗中某字的含义,也会因“陈近南”创作此等佳作的心境而大动干戈。
胡大老爷曾饱尝阅读理解的艰辛,而今却只需抄出一佳作,自有大儒为其阐释。
这些人未曾亲历,对陈近南的年龄、籍贯更是一无所知,却坚信自己对《葬花吟》及陈近南的理解无误。
若你有异议,那便是你理解尚浅!
胡大老爷旁观此景,觉得颇为有趣。
此诗能登热搜榜,连朱元璋都闻之好奇,其含金量可见一斑。
这几个月来,朱元璋终于得以喘息。
内阁与大臣分担了八成以上的繁务,加之胖儿子手段愈老练,威望日隆,他的生活愈轻松。
若是去年,他绝不会留意青楼流传的诗歌。
那不过是学子和老儒生的念叨,对国家无益。
去年的朱元璋,无暇顾及这些。
但今年的他,心态已变。
他闲了下来,也爱凑热闹。
有锦衣卫侦缉天下,应天府的大小事,只要他想知道,便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