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内一片赞同声,众人纷纷举手,气氛热烈得仿佛参加一场革命集会。李明远环顾四周,看着这些激动不已的军方和技术人员,心中不禁有些好笑。
果然,不管在哪个年代,人们对于高科技装备的热情都是一样的。尤其是军人,只要看到能让敌人吃瘪的武器,眼睛立马就亮了。
刘副司令更是兴奋得像个孩子,他激动地拍着桌子,指着投影上的图纸,对众人说:"看看这个鲲鹏!弟兄们,你们能想象星条国那帮孙子看到这玩意儿从海面上掠过时的表情吗?哈哈哈!肯定会吓得尿裤子!"
众人随即附和笑了起来,整个会议室弥漫着一种胜利前的欢愉。技术人员们已经开始在纸上疯狂记录改进意见,军方代表则在热烈讨论作战方案。
然而,就在这片热闹声中,一个冷静的声音猛然切入,如同一把冰冷的尖刀刺破了欢乐的气球。
"慢着,慢着!"
声音来自七院动力系统研究室的陈工,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工程师。他梳着一丝不苟的背头,戴着厚厚的圆框眼镜,是院里出了名的"老顽固",同时也是动力系统领域无人能及的权威。
所有人的目光立刻转向了他。陈工深吸一口气,慢慢站起身,表情严肃,眉头紧锁。
"李总工,"他直视着李明远,声音平静却掷地有声,"这构想确实惊世骇俗,我承认。但是,动力系统怎么办?"
会议室内的欢乐氛围骤然凝固。
"如此庞然大物,"陈工指向屏幕上的参数,"翼展9o米,重达65oo吨,还要维持2oo节的高掠海飞行。。。这需要何等恐怖的推力?消耗的燃料将是天文数字!"
他从公文包里抽出一叠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计算数据和对比图表。
"我粗略算了一下,"陈工推了推眼镜,"星条国最新的福莱斯特级常规动力航母,满载排水量八万余吨,其动力系统每日耗油量就高达数百吨!"
他拿起粉笔,走到会议室侧面的黑板前,迅写下一连串公式和数值。
"我们这鲲鹏虽非水面巨舰,但高飞行的阻力比水面行驶大得多。以相似比计算,这个庞然大物的每小时燃油消耗量至少在15-2o吨!按照6ooo公里的设计航程,一次任务至少需要3oo-4oo吨燃油!"
陈工转身面对满屋子震惊的面孔,语气沉重。
"以我国目前的燃油产能和后勤补给能力,根本供不起这样的油老虎!更不用说战时燃油紧缺情况下的保障问题了。"
此言一出,如同一盆冰水从天而降,瞬间浇灭了会议室内刚刚燃起的热情。所有人脸上的兴奋表情凝固了,取而代之的是现实的忧虑和沉重。
刘副司令的笑容也僵在了脸上,他呆呆地看着黑板上那些冰冷的数字,仿佛看到了刚刚升起的希望之火被无情扑灭。
"难道。。。真的不可行?"他低声喃喃,眼神中透露出失望。
会议室内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到李明远身上——这个创造了"长风"奇迹的天才,是否能够再次创造奇迹,解决这个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
难道这划时代的构想,竟要败在"吃饭"问题上?
李明远感受到众人投来的目光,有期待,有怀疑,还有些许同情——他们以为他被自己的想象力冲昏了头脑,忽略了现实中最基本的物理限制。
但李明远的表情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他没有丝毫的慌乱或沮丧,反而嘴角勾起一抹从容的微笑,眼神中闪烁着神秘的光芒,仿佛早已等候多时。
"陈工问到了关键。"李明远点点头,语气平静得不可思议,"确实,如果用常规燃油作为动力来源,这个鲲鹏计划连起飞都是奢望。"
众人面面相觑,不明白李明远为何还能保持如此轻松的态度。
"但是,"李明远的声音突然提高了八度,"谁说我们要烧油?"
"啊?"刘副司令一脸困惑,"不烧油?那难道用煤?还是。。。风力推进?"这个笑话在紧张的气氛中显得有些干巴巴的。
李明远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向身后的助手做了个手势。助手立即明白,从文件夹中取出一卷特殊的蓝色图纸,小心翼翼地展开在会议桌上。
所有人都下意识地站起身,围拢过来,想看清这张神秘的图纸到底是什么。
图纸上标注着密集的参数与复杂的回路,中央部分是一个结构精巧、看起来闪烁着冷冽金属光泽的装置设计图。图纸角落还盖着一个醒目的"绝密"印章。
"这是。。。"七院的张教授眯起眼睛,仔细审视着图纸,突然倒吸一口凉气,"不。。。不可能!这看起来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