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高大的树木,在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他们的脚步声在静谧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清晰。
他们穿过一道月亮门,走进一个安静的小院。
干爷爷已经站在屋檐下等候了。他穿着一身深色的中山装,虽然年事已高,腰板却依然挺直。
看到他们进来,老人脸上顿时绽开了笑容。
“来了就好,来了就好。”干爷爷的声音洪亮有力,完全听不出身体不适的样子。
孙玄赶紧上前:“干爷爷,您怎么出来了,外面风大。”
“没事没事,我还没那么娇贵。”干爷爷摆摆手,目光却已经落在了两个孩子身上,“快让我看看我的小曾孙们。”
叶菁璇小心地将孩子抱过去。
这时,孙雅宁忽然睁大了眼睛,好奇地盯着面前的白老人,然后出乎意料地笑了起来,露出刚刚长出的两颗小牙。
“哎呀,她对我笑了!”干爷爷惊喜地说,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这孩子还认得我啊!”
孙玄解释道:“才三个月大,哪能认人啊。是干爷爷您面善,孩子喜欢。”
干爷爷却不同意:“不对不对,小孩子最纯真,谁真心对她好,她感觉得到。”
他小心地从叶菁璇手中接过孙雅宁,动作熟练得让人惊讶,“我以前也常抱孙子孙女,可惜现在他们都长大了。。。”
老人的话中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
孙玄知道,干爷爷的子女和孙辈大多在外地工作学习,很少能回北京团聚。
“坐吧,别站着。”干爷爷招呼道,自己却仍然抱着孙雅宁不舍得放手。
小丫头似乎也很享受这种宠爱,小手好奇地抓着老人中山装上的扣子。
警卫员端来茶水,然后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轻轻带上门。
“最近工作怎么样?”干爷爷一边逗着孩子,一边问孙玄。
孙玄简要汇报了工作情况。
谈话间,孙雅宁哭闹起来。
叶菁璇刚要起身,干爷爷却示意她坐着,自己抱着孙雅宁轻轻摇晃,同时用空着的那只手推了推旁边的摇篮。
“没事,小孩子哭哭正常,锻炼肺活量。”干爷爷幽默地说。
果然,不一会儿孙雅宁就停止了哭闹,睁着大眼睛打量这个新环境。
中午时分,警卫员送来了午餐。简单的四菜一汤:炒白菜、炖豆腐、红烧肉和一碟花生米,外加一盆鸡蛋汤。
吃饭时,干爷爷坚持要自己喂孙雅宁吃奶瓶。小丫头很配合,一口接一口地吃得很香。
“看她吃得多好,”干爷爷高兴地说,“将来一定是个健康聪明的姑娘。”
饭后,干爷爷让警卫员拿来一个小铁盒,里面装着珍藏的茶叶。
他亲自泡了一壶茶,茶香顿时弥漫整个房间。
“这是南方来的铁观音,难得的好茶。”干爷爷给每人倒了一杯,“你们尝尝。”
茶过三巡,干爷爷的话渐渐多了起来。
他讲起了自己年轻时的经历,讲起了长征路上的艰辛,讲起了抗战时期的烽火岁月。
孙玄和叶菁璇静静地听着,仿佛随着老人的叙述,回到了那些波澜壮阔的年代。
“那时候日子苦啊,但同志们心齐,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
干爷爷的目光变得深远,“现在条件好了,但这种精神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