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们则更喜欢吊炉烤鸭。
以前家里来客人,都会去国营饭店点个红烧肉或是传统烤鸭,现在都是来春和巷红旗小吃部买吊炉烤鸭。
价格是比传统烤鸭贵一些,但配菜多啊!不但送面饼、蘸酱、黄瓜丝、大葱丝,鸭架还给免费过油炸、撒椒盐,亦或是免费加工成鸭架泡饭。
一开始没人选鸭架泡饭,觉得泡饭有啥好吃的呀!肯定过油炸了撒椒盐香!
直到有一天,有个顾客说他嘴巴溃疡但又想吃烤鸭,谢姎就推荐他尝尝鸭架泡饭,毕竟椒盐鸭架更容易上火嘛。
那顾客一尝,眉头都飞起来了。
鲜!
贼他娘鲜!
就没吃过这么鲜的泡饭!
这等于买烤鸭送泡饭,饭菜都有了!
打这以后,选择鸭架泡饭的人就多起来了。
春和巷红旗小吃部的招牌也彻底打出去了。
不仅周边居民光顾,就是隔了好几个街区的人们,听说这里有一家刚改制的民营食堂卖的吊炉烤鸭非常有特色也特别好吃,会在休息的时候,专程骑着自行车大老远地跑来买。
来了以后,现不但烤鸭很有特色,卤味、点心也很诱人,大老远的来一趟不容易,干脆每样都买一点。
带回去跟家人、朋友一分享,这不找过来的顾客就更多了。
生意越来越好,人手捉襟见肘。
谢姎和小荣商量后,打算再招几名帮工。
谢姎第一个想到的是刘婶。
刘婶没工作,以前倒是有,后来让大儿子接班了,如今靠在家接一点手工活贴补家用。
“大妮你说啥?让我去你那里帮忙?是真的吗?”
听谢姎道明来意,刘婶激动地站了起来。
她知道小吃部里那两个帮厨的工资,那可比她在家糊几个火柴盒赚得多多了。
不过很快冷静下来:“可我不太会做菜……”
谢姎笑着道:“不需要你做菜,你擅长面食,我打算让你负责烤窑,具体的到时候我会教你。”
刘婶一听,这是要把她当徒弟教啊?
“大妮,这不妥吧?我都这把岁数了……”
谢姎乐了:“没啥妥不妥的,咱们小吃部不是国营饭店,不讲究这些,招你进来也是帮我们自己减轻负担。”
至于“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那不还有合同嘛。
她和钆钢厂签了五年,所以招进来的帮工,也都起步五年。
五年后,如果他们选择出去单干,她也不会阻拦他们。
毕竟五年后,各个大厂即将迎来第一波下岗潮,会有大批职工下海。
即便不是刘婶她们,也会有其他人投身餐饮这块和她竞争。
谢姎从不忌讳良性竞争。
相反,同行越多,美食才有机会大放异彩。
她脑子里多的是各个世界风靡的美食。
即使有人开了家和她风格极其相似的烤鸭卤味炸货店,影响了她的生意,那就换个赛道嘛。
譬如这时候还没引进国内的肯爷爷炸鸡。
她知道怎么做。
忘了哪个位面养老时,在家捣鼓过炸翅,也烘焙过水果派。
正好前几天水生又得到一份炸货的配方奖励,不然她也不会想到在小吃部卖油条、麻花之类的。
炸鸡这条赛道要是走不通,那不还有后世排队都要吃的蛙锅、火锅、小龙虾嘛!
世界很大、美食多样,相信总有一款能引领潮流、风靡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