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嘴角翘了下,把毛巾搭在脖子上,自言自语道。
从走出宿舍到训练馆,他没再想什么炸鸡、疲劳、对抗,也没想输赢,只是慢慢适应身体恢复的节奏。肌肉还记得疲惫,但他的心已经开始恢复常态。
训练馆的门已经开着,灯也亮着,木地板上的光反射出一片片斑驳的纹理。几个队员早到了,正在边做拉伸边说笑。
“哟,死而复生了?”队长见他进来,笑着朝他挥了挥手,“我以为你要多躺两天。”
“你都没死,我怎么好意思先死?”苏盘走进来,拿了个泡沫轴开始压腿。
“状态怎么样?”教练从角落走出来,眼神不算热情,但带着几分考量和观察的意味。
“没问题。”苏盘一边压腿,一边答。
教练点了点头,却没多说什么。他清楚,这种人就是属于球场的,一上场状态自然找回来。他真正想确认的,是苏盘那场“爆”之后,能不能回归到球队该有的节奏中。
爆容易,收回来才难。
而苏盘……确实做到了。
接下来的基础训练里,他没有像以往那样咄咄逼人地刷存在感,也没有陷入一种脱离全队节奏的自我拉扯。他默默地跑完热身、照标准节奏做对抗,接球、分球、无球跑动都恰到好处。就像一台刚刚调过程序的机器,每一个动作都精确而利落。
传球、空切、补位、卡人,他甚至还主动提醒队友错位防守——这一点,过去从没有过。
“换了芯片?”队长在中场喝水时凑过来,“你是不是把灵魂卖了?居然会叫人补位了?”
“那你是不是该感动哭?”苏盘翻了个白眼。
“我不感动,我怕你感冒。”队长笑着拍拍他肩,“说真的,今天你这状态……很像是老将。”
“老将个头,咱才几岁。”苏盘咕哝着,低头擦汗,眼神却轻轻沉了下来。
他知道自己变了,或者说,他正试着变得不那么……野。
那一场硬拼之后,他第一次真正感受到篮球不是单靠蛮力去拼,而是要学会掌握节奏,要知道何时该放,何时该收。也许是那晚炸鸡店的油味冲淡了血腥感,也许是那一觉后身体出的微妙讯号,他忽然意识到,如果他想在这支队伍里打更久,他得学着“正常”地打球。
他开始用脑子了。不是天赋,不是野劲,是思考。
“下一轮比赛你还。”教练在训练结束后说,手里夹着一沓战术图,“但你得清楚,这不是奖励,是责任。”
“我知道。”苏盘低头喝水,没多言。
“那你觉得你能融入全队吗?”
“我试试。”
“别试。去做。”
“……好。”
这一段简短的对话,被队友们看在眼里。有人耸耸肩,有人点点头,但没人出声。苏盘不再是那个打得像个赌徒、只靠自己蛮力冲进去的人。他在慢慢变,像是正在从锋利的獠牙,转向拥有一整副完整骨架的野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