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至少要等到战局基本稳定后,也就是两三年之后。
这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才能真正提上日程。
其实当时林枫审阅这份规划文件时,也不禁为之一震。
他万万没想到。
红山根据地的建筑工程队竟在短短时间内展到如此规模。
更展现出这般宏大的建设蓝图。
这份震惊很快化作欣慰的笑容,他暗自感叹:"不愧是基建狂魔啊!"
要知道,在系统3o%建设度的加持下。
由鲁小班率领的红山根据地工程基建队,其建设效率简直堪称恐怖!
林枫陪同大先生前往视察红山根据地的纺织工业。
这里的纺织产业已形成完整体系。
其中一座是专为八路军服务的军服被服厂。
目前承担着全军过半的军装供应任务。
另一座则是面向民用的纺织厂,源源不断地生产各类布匹。
更令人欣喜的是,围绕这两座核心工厂。
红山根据地已培育出完整的服装产业链。
这里有根据地直营的大型制衣厂,也有星罗棋布的中小制衣作坊。
他们生产的汉服早已突破私人定制的局限,展出丰富的产品线。
从平民百姓的日常劳作服,到端庄大气的日常便服。
再到精美华丽的礼服,应有尽有。
如今的红色根据地,其民用纺织产业已形成规模化展格局。
纺织厂和制衣厂不仅完全满足了红山根据地自身的需求。
更将产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特战师所辖的整个根据地范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特战师根据地在短短数年间实现了惊人的扩张。
辖区人口已突破3oo万大关。
这个数字放在整个山西的背景下更显惊人。
要知道,整个山西省在战前巅峰时期的人口也不过一千二三百万人。
而特战师根据地凭借其独特的吸引力。
已经聚集了相当于全省四分之一的人口规模。
这种人口集聚现象的背后。
是特战师根据地实施的惠民政策挥了关键作用。
土地改革让农民获得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蓬勃展的工业体系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更重要的是这里有着稳定的社会环境,不再受日寇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