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北示范风电场的问题曝光后,银行和信贷机构立刻启动了内部风险排查。
作为海华重工最大贷款银行之一的华东某国有大行,率先冻结了海华部分项目贷款审批流程,要求公司提交详细的电数据、收益测算和设备合规性证明。
吴俊豪彻底急了!
本就因金融战打得昏天黑地,此时又得分心来处理暴雷的问题,哪里顾及得了?
为了安抚银行,他连夜指示财务部门连夜整理了一份补充的造假材料——精心包装过的电量报表和盈利预测表。
但问题是,他们造假太久,早已连基本逻辑都顾不上了。
报表里,竟然出现了电小时数与当地风资源测算严重不符的离谱错误。
几笔账目之间存在着资金往来异常、利润虚增的明显痕迹。
银行风控组一看——不对劲!
立刻向所在地证监局起了财务异动报告。
与此同时,有细心的投资机构现,海华最近两年的年报里,风电设备板块的毛利率异常偏高,
而同期同行业平均利润率却在下滑。
很快,证监局正式介入调查。
调查小组以海华重工为重点对象,展开了上市公司专项审计。
几周之后,第一批审计结果出炉:
夸大设备电效能;
虚增部分项目收益;
通过内部关联公司,转移不良资产、掩盖坏账。
证监会火出手,对海华重工立案调查,并同步向上交所出重大事项风险提示函。
海华的股票,当天跌停!
刚刚才因为丢失Vensys股权,导致金融杠杆体系全面崩盘的吴俊豪,终于,在这一连串重击之下,再也撑不住了。
他呆坐在办公室里,四周是一片死寂。
墙上,那块雕着金字的匾额——"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冷冷地映着窗外暮色。
喉头一阵紧,一股腥甜直冲上来。
吴俊豪猛地一捂胸口,一口浓稠的血,哇地喷涌而出,溅满了办公桌上堆着的合同和财报。
秘书们惊慌失措,但吴俊豪摆了摆手,像一尊破碎的雕像,缓缓靠回椅背,
闭上眼,良久,没有动静……
两个星期后,海华重工布公告:吴俊豪同志,因个人健康及公司展考虑,申请辞去董事长及一切职务,经董事会审议,一致同意。
几乎是同一时间,证监会和公安经侦部门同步展开了对海华重工的专项调查。
调查组进驻公司总部,封存服务器,调取财务资料。
项目公司、设备供应链、财务部核心人员陆续被约谈。
办公室楼层里,气氛冷得像寒冬腊月。
调查很快锁定了关键证据:虚构项目收入、伪造设备性能报告、通过关联公司回流资金美化利润报表……
证据链完整,动手迅。
几个月后,案件移交检察机关起诉。
海华重工案开庭那天,吴俊豪穿着松垮的西装,步履蹒跚地出现在被告席上。
他头已经半白,眼神浑浊,脸色蜡黄,像一张被风雨剥蚀,饱经沧桑的旧照片。
法庭上,检方指控吴俊豪在任职海华重工董事长期间,主导并默许公司虚增利润,误导投资者,破坏资本市场秩序,情节特别严重。
吴俊豪低着头,声音嘶哑,却还在挣扎:“我,作为董事长、总裁,对涉案犯罪行为承担主要领导责任,愿意接受刑事处罚。但我没有组织财务部或其他部门伪造数据。涉案问题,是我任期内自查现后,主动向监管机关上报的。希望法庭考虑我有自情节,予以从轻处罚。”
辩护律师也跟着陈述:“吴俊豪先生无主观恶意,事实上,公司年报采用的会计原则,部分高于企业会计准则。
根据现行准则规定,部分利润虽有争议,但并未完全脱离实际业务生。虚增的利润,仅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19。28%。请法庭酌情考虑,从轻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