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 第1571章 赏赐的场面(第2页)

第1571章 赏赐的场面(第2页)

“是。”侯君集应声。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

“臣在!”

“后勤粮秣、军械调配、情报支持、以及战后治理方略,由你三人总揽协调!务必确保大军出征,万无一失!”

“臣等遵旨!”三人齐声应道。

“此事,明日一早,含风殿议事的时候,再另行公布。”李世民说道。

出兵这种大事,也不是他们几个凑在一起,说说就算了。

各方协调,还需要朝廷诸多官员通力合作。

含风殿内众人散去,护卫来报,说是来自泾阳县庄子上,太子殿下的家书。

“快呈上来。”李世民示意王德。

王德赶忙接过信件,交给李世民。

李世民拿起信,并未立刻拆开,而是先对那护卫挥了挥手:“下去领赏吧。”

“谢陛下!”护卫行礼退下。

殿内暂时只剩下李世民和王德。李世民摩挲着信笺,心中竟生出几分期待。在刚刚决定了一场灭国之战的间隙,收到儿子的家书,这种感觉颇为奇妙,仿佛铁血杀伐之中,忽然注入了一丝柔软的牵挂。

“好!好小子!”李世民忍不住轻声赞叹,脸上的笑容彻底驱散了方才的冰寒:“不枉朕一番教导!不仅能想到战,更能想到战之后!心思竟已如此缜密!”

这是家书,李世民就不给外人看了,自己小心翼翼的收在了匣子里。

李世民沉吟片刻,说道:“从朕的私库里,挑几方上好的端砚,还有前几日进贡的那几匹轻薄透气的江南夏布,一并给太子送去。就说……他的信,朕看了,甚好。让他继续多看多思。”

“老奴遵旨。”王德笑着躬身。

“陛下,拟定的给在广州的吴博士还有农学院的学生们的赏赐单子出来了,请陛下过目。”

王德趁着皇帝心情好,从袖口中掏出一张单子,双手呈送给皇帝。

李世民微微颔,应了一声,拿过单子,展开来看。

他这会儿心情正好,看什么都顺眼几分。他接过王德呈上的赏赐单子,目光快扫过。

上面罗列着对吴博士、几位农学院先生以及那几名学生的赏赐:无非是金银绢帛、田亩宅邸,以及一些彰显荣誉的御用之物如笔墨纸砚或宫廷锦缎。对于官员和学子来说,这份赏赐算得上丰厚体面,既实惠又能光耀门楣。

“嗯,就这样吧。”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将单子递还给王德:“着人即刻办理,将赏赐送到他们各自家中去。记住,要大张旗鼓地送,让左邻右舍、街坊四邻都看清楚、都知道!”

“要让所有人都晓得,他们的儿子、他们的丈夫、他们的父亲,不是被朝廷配到岭南那烟瘴之地受苦去了,而是去为朝廷立了大功,是光宗耀祖去了!朕和朝廷,都记着他们的功劳呢!”

“是,大家!老奴明白!定会办得风风光光,让吴博士和各位先生、学子们的家眷,脸上有光,让满长安的人都羡慕!”王德心领神会,脸上堆满了笑容,连连保证。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公开的、丰厚的、带有荣誉性质的赏赐,安抚是一方面,还要做给天下人看,只要真心为朝廷办事、立下功劳,无论出身如何,无论从事的是否是传统意义上“显赫”的行业,朝廷都不会亏待!

农学院招生困难的事情,李世民有所耳闻。

当初书院城立这个分院的时候,还被人耻笑了一阵子。

好好的学生进书院是去读书的,怎地读着书,又去种地了?

既然如此,还读什么书?直接去种地,岂不是少走好几年的弯路?

讥讽之声不绝于耳。

农学院能够存在,也是费了好大的力气。

第一批的几个学生,实在是珍贵的很。

有他们在,立住了农学院的根。

如今又在广州,在占城稻的试验田里立下了大功,当然要好好宣扬一番。

农学院不是胡闹,也不是浪费钱财资源。

而是真正有用的,有大用处。

更是要青史留名的!

占城稻之事一旦公开,朝廷必然要大力推广。在气候适宜的江南、淮南等地同时开辟试验田,选育良种,摸索最适合本地的种植之法……这些事情,光靠吴博士他们几个人,是绝对忙不过来的。

需要大量懂得农学知识、敢于实践、又能吃苦耐劳的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