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 第1567章 南方的消息(第2页)

第1567章 南方的消息(第2页)

好多病症,都是因为长期吃不饱饭才得上的。

如果能吃饱饭,那他们的身体就能恢复好,就能有力气了。

信使肯定地点头:“确实如此!而且此稻生长期似乎更短,在广州地区,一年两熟,是一定能保证的,若是在岭南,全年气候适宜之下,或许可以尝试一年三熟。”

“吴博士他们打算先在广州待上两年,密切记录占城稻生长的各种事项,确保在广州一年两熟,并且在此期间,挑选其中更优良的稻种。”

“两年之后,前往岭南,做进一步的试验。”

“广州那边试验成功之后,最快明年春天,广州试验田周围的稻种,就能全部更换。”

“以试验田为中心,逐渐向外扩散。”

李复闻言,垂眸在心中默默盘算。

随后问道:“当地民情如何?可有什么困难?”

信使拱手回应:“回殿下,党都督对此事十分重视,派遣士兵在试验田附近日夜巡逻,倒是无宵小敢来破坏,当地农人初见时多观望好奇。”

“收成的时候见稻子产量这样高,议论纷纷,已经有想要将自家田地中改种占城稻的人了,还去问了吴博士他们。”

“只是,试验田的种子,暂且还不能给百姓们,现在这个时间,估摸着第二轮种植试验已经开始了,用的是收获的稻子做种。”

“好,你一路辛苦,先下去好生歇息吧。赏!”李复满意地说道。

“谢殿下!”信使再次行礼,这才跟着仆退了下去。

信使一走,花厅里的气氛瞬间活跃起来。

“王叔!亩产三成!若真能在北方推广……”李承乾激动地看向李复。

李复只是脸上带着几分笑容。

尚且在实验中呢,关乎粮食,自然要慎重一些。

等第二季的稻子成熟之后,吴博士他们心里也就有结论了。

在广州待上两年,这决定是正确的。

真正稻种能到试验田周围的农户手里,种植到他们的地里,还真是要等明年。

而后就是以试验田为中心,逐步在广州地区扩散开。

吴博士他们手里的稻种多了,也要分一部分,在江浙苏杭地区进行实验种植。

毕竟,地方不一样,气候有差别。

关中多种麦,粟,稻子是少数。

“真是太好了!”李泰也兴奋地搓着手:“若是天下田亩皆能增产,百姓何愁饥馑?”

连李恪都忍不住点头:“此乃固本安邦之大祥瑞!”

李复看着兴奋的孩子们,笑着扬了扬手中的信函:“具体详情,还要等看完这封信。不过,这确实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信使说了这多,事情咱们也聊了个大概,先用膳,吃饱饭,咱们去书房议事。”

孩子们欢呼一声,簇拥着李复,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朝饭厅走去。

饭厅里,虽然摆上了庄子厨房精心准备的菜肴,但孩子们的心思显然都不在美食上。

李承乾、李泰甚至李恪,都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快地扒拉着碗里的饭,目光时不时瞟向被李复放在手边的那封厚实信函。

李丽质倒是吃得香,这种事情她帮不上忙,跟着老师好好学习就够了。

李韶也看出了端倪。

“这是怎么回事?慢点吃。”李韶担心孩子们吃饭噎着,赶忙劝说着,又让下人拿了温水过来。

李复看着孩子们这副模样,不由得笑了笑,自己也加快了些度。

“你这么大的人了,怎么也这样。”李韶嗔怪一句。

“不是我乐意这样,实在是,好消息啊。”李复笑道:“广州那边送来的消息,新的稻种,亩产增收三成,信使大概说了一下情况,具体的,都还在这封信里,我担心一打开,这顿中午饭就不知道要推迟到什么时候了,所以就让孩子们先吃饭。”

李韶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怪不得一个个都这么着急。

匆匆用罢午膳,李复便起身:“走吧,去书房。”

孩子们立刻放下碗筷,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跟着李复离开了饭厅,朝着书房走去。

李韶知道他们要商议要紧事,只是吩咐下人准备些茶饮送去,自己这是晃着扇子回院子里去陪着狸奴午睡去了。

书房里,冰鉴散着丝丝凉意,宅子里的仆从端着一盆冰,又往冰鉴里加了一些。

燥热渐缓,李复顺势在书案后方坐下,抄起旁边葫芦形的竹编扇给自己呼扇了两下,先凉快凉快。

孩子们落座,目光热切的看着那封用油纸包裹了好几层的信函。

李复撂下扇子,开始拆。

里面是厚厚一叠写满了字的纸张,纸张上是吴博士工整沉稳的笔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