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了平壤城。
安行城十万守军,几乎是不攻而降。
人吃马嚼没有粮食,三天不到,安行城便自己开了城门投降。
这一仗接收的降兵都十数万人。
李承乾兴奋至极,这些可都是劳动力。
“父皇,这些降兵需要押回长安城接受审判,统一配特区建设。”李承乾主动和李世民讨论这个问题。
生怕李世民一个大手一挥,把人全放了。
毕竟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例子,李世民总喜欢做这种善事,放了又怕人家造反。
李世民闻言,颔道:“可以。”
经过这一次微服私访,李世民也看出来特区的好,缺少人建设,那就给人,反正这些都是俘虏。
很快,李承乾便开始对这些俘虏训话。
听话的回长安接受审判,情节严重的五年十年,情节轻的两三年,就能够将他们放回原籍。
高句丽士卒听后没有一个人是开心的。
李承乾可就不管这些了。
高句丽胜利的消息让李世民激动地三日都没有睡着,已经去信让长安那边派人过来了。
“太子,你说高句丽需不需要弄一个特区?”李世民私下找到李承乾询问道。
看到了特区的好处,李世民觉得这样也不错。
既不妨碍大唐如今的稳定,也能够让打下的高句丽慢慢的习惯大唐,最终与大唐融入。
而且特区展未必比大唐差。
还能收取高额的赋税。
可李承乾却摇头道:“父皇,高句丽不同于突厥和吐谷浑,他们不是放牧民族,跟大唐一样是靠耕种而活,儿臣觉得没必要弄特区了吧?若是大唐周围全是特区,会让人有误解,而且朝臣也不会同意的。”
闻言的李世民蹙紧了眉。
好像也有几分道理。
“相信高句丽百姓会服从大唐的政令,也不需要让百姓们习惯,儿臣之前了解过高句丽,除了贵族的模式不同,其实大部分还是跟大唐相似的。”
“到时候鞑靼和韦室父皇是如何想的?”
忽然提到鞑靼和韦室,李世民便气不打一处来。
敢和高句丽联合起来攻打大唐,就不能轻易放过。
“此事回长安再定夺,这一次鞑靼和韦室若不给大唐一个交代,那就出兵伐之。”
李承乾一听,叹息了一声:“唉。”
“怎么了?”听李承乾叹气,李世民不解的蹙眉。
“父皇,要伐那就趁早,回长安城再派兵过来,这来来回回消耗粮草也不少。”李承乾无语的说道。
李世民一瞪眼:“那你什么意思?直接打过去?”
“不然呢?”李承乾一摊手。
难道打过去,还要下个战书吗?
李世民顿时犹豫起来了,直接打过去不是不行,只是。。。。。。手上只有九万兵马,够吗?
而且还有一个月就要入冬了。
“可这眼下就要入冬了。。。。。。”
李承乾很无语,对李世民道:“父皇,入冬确实冷,但我们入冬了,他们不一样入冬了吗?何况有雷霆炮,也不是让将士们拿着刀剑去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