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后。
四艘铁甲舰出现在了登州码头远处,后面更是跟着三十余艘战船。
登洲码头的高句丽士卒看见大唐的海军来了,瞬间紧张了起来。
白江口一战,不少高句丽士卒都参加了,那一战倭国的惨烈程度,他们还历历在目。
畏惧之心立即升起。
带头的铁甲舰上,李承乾和李世民拿着望远镜,眺望登洲码头。
“太子接下来,你打算怎么打这一仗?”李世民放下望远镜问道。
李靖也是好奇的看向李承乾。
如今大唐的海军不一样了,不能按照以往的方式打。
他们也想看看太子是如何指挥海军作战的。
李承乾放下望远镜,升起右手握拳。
指挥室的刘仁轨和楚二见状,立即明白了意思,对旁边的传令兵号施令。
“击鼓,下战书。”
咚~
咚咚咚~
咚~
咚咚咚。
三十余艘战船同时擂鼓,气势浩大。
李世民和李靖等人对视了一眼,十分不解。
而李承乾等一通鼓过后,解释道:“海军的优势,那就是炮。”
“登州码头是大唐建造的,用炮去轰码头肯定是不可取,那是迫不得已才会干的事情。”李承乾轻蔑的看着登洲码头几十艘高句丽战船已经出动,冷笑道:“把高句丽的战船引出码头作战,才能将海军的势力挥到最大。”
闻言,李世民颔。
登洲码头可是大唐第三大的码头,若是炮轰毁了,事后还需要花费巨资重建,确实得不偿失。
拿起望远镜,李世民确实现高句丽战船出战了。
李承乾握拳伸起右手,五指张开。
在指挥室里的楚二见状,立马对传令兵下令道:“战船出击,适当距离一字阵型排列。”
传令兵跑出指挥室,对着后面的战船不断地挥舞着旗语。
足足重复了三遍。
战船缓缓前进,越了四艘铁甲舰。
在甲板上的李靖等人也往四周看去。
现三十余艘战船,浩浩荡荡的向前进。
然后在不远处一字阵型排列。
“一字阵。”李靖拿着望远镜道。
李承乾颔:“没错,阵型已经摆开了,剩下就看高句丽的水军如何应对了。”
三十余艘战船一字排开,而李承乾他们所在铁甲舰的身后,三艘铁甲舰也一字排开。
这让李靖不解。
“太子殿下,铁甲舰距离如此之远排一字,能行吗?”
闻言的李世民也是回头望了过去,确实现后面的三艘铁甲舰一字型排开。
李承乾对李靖的问题笑了两声。
“铁甲舰的射程是战船的两倍有余,距离足够了,只需要等待着高句丽水军战船自投罗网就行了。”
果不其然,高句丽水军战船对大唐战船不够了解,轻敌冒进。
高句丽的水军将领看大唐只有三十余艘战船,就有有种看不起的态度,让船队加快前进。
“十~”
“九~”
“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