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条件都能答应?
李泰双手负背走回了位,开始沉思了起来。
这不是一件小事,可似乎对大唐来说也不是坏事。
倭国在千里之遥,他为了见苏我虾夷也是做过功课的,知道大唐如今有海军驻守那些城池。
如此之远,还要驻守城池,耗费不小。
现在倭国可以提条件换回十余座城池,一边可以减少大唐的耗费,还能拿到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此事不是本王能做主的,你的请求本王已经知晓,待本王给陛下去信询问清楚,再答复与你。”
李泰给了旁边的内侍一个眼神:“送倭国使臣回鸿胪寺休息。”
特意把鸿胪寺三个字咬了重了些。
“喏。”内侍领命,喊来两个侍卫就将苏我虾夷拖下去了。
殿内只剩下了李泰、李恪和大臣们。
李泰忽然问道:“你们怎么看这事?”
闻言,高士廉第一个不赞同。
“魏王殿下,当初打下这十余座城池,可是耗费了巨大的代价,十万海军倾巢而出,如今岂是倭国想要回去就要回去的?”
“没错。”李恪也表态道:“此事就算上奏给陛下,陛下恐怕也不会同意。”
最主要是太子不同意,李恪没有说出来而已。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太子对倭国的态度非常强硬,哪怕得罪了满朝文武,都不惜要出兵倭国。
李泰微微颔。
心里也有了计较。
这种事情若是上奏李世民,说不定还会被骂一顿。
既然如此,那就当没生过。
李泰端起酒杯和高士廉等人开始推杯换盏起来。
“虽然倭国使臣不在了,但如此宴会也不能浪费了,来,本王带头,满饮。”
“多谢魏王殿下。”大臣们也是高兴的举起了杯。
说的没错。
招待倭国使臣的宴会,倭国使臣不在了也不能浪费,不符合大唐节省的传统不是。
理由给自己找的都不错。
若是李承乾在的话,肯定当场就要飙了。
喝着他酿的酒,吃着他明的炒菜,心里却是在骂着他太子。
今日在的都是五姓七望和关陇士族的官员,各个喝多了都对李承乾气愤不已,各种牢骚。
听的李泰连连点头,也非常的认同。
李恪没有喝多,而是看着这种场面,他气愤的不行,巴不得把这里的情况一一告知李承乾。
看这群人敢不敢当面这么说李承乾。
可最终他还是按捺了下来,杨妃的话一直环绕在他的脑海。
“虽然你和太子关系较近,但也不能得罪朝中权贵,以免引火烧身。”
从小因为血脉的问题,李恪备受关注,一直不敢越矩,生怕被人诟病。
直到李承乾让他去管研车间,他才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正常人,而不是大臣们口中所说的那样,他也可以如正常人一样活着。
但这两个月,李泰又回到了从小胆战心惊的日子。
认为周围的目光都不是那么的友善,哪怕是李泰这个兄弟,也是各种提防自己,让李恪很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