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 第676章 防务问题(第2页)

第676章 防务问题(第2页)

“太子,出兵倭国是你一力主张的,如今说说该如何?”

所有人都看向了李承乾。

李承乾摊了摊手道:“儿臣以为,联盟国已经投票通过了战事,高句丽和百济还要派兵,这明显是不给大唐这个面子。”

“不给大唐面子,那就打到他们给面子。”

说着,李承乾走到了最大的舆图面前,指着高句丽的位置道:“儿臣建议,派兵马前往辽东。”

“太子殿下万万不可啊。”还不等李世民开口,房玄龄便立马跳出来道:“如今大唐已经和倭国开战,若是再与高句丽开战的话,那吐谷浑和吐蕃又该如何应对?”

“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大唐如今需要休养生息,倭国这场仗本可避免,如今已经事态严重,臣认为还是以议和为主啊。”

房玄龄的建议,大部分人都认同。

刚经历过突厥大战,不管是百姓或者是军士,都应该再休养休养。

而且大唐如今还没到能够支撑多线作战的补给。

李世民一言不的蹙眉,可内心也是倾向于房玄龄的计策。

若他是将军,自然明白围魏救赵的办法,肯定会选择派兵去高句丽。

可他是皇帝,不止要管天下兵马,还要管天下百姓。

汉武帝的教训历历在目,不能盲目用兵。

李承乾却撇了撇嘴道:“孤还没讲计划说完,你们切勿着急。”

在场人一愣,纷纷都闭上嘴,看向李承乾,等着接下来的计划。

又指了指辽东这片位置,李承乾解释道:“派兵并不是和高句丽开战,而是骚扰。”

“高句丽兵马算是领邦之内强盛的,何况还有鞑靼和韦室、百济联盟,进攻肯定是需要大部分兵力,但骚扰就不同了。”

“如今派兵前去,到达高句丽之时,正好是高句丽粮食成熟的季节。”

“只需要派几个小分队,去阻止高句丽百姓收割稻田,高句丽来年必定粮食欠收,在粮食不足的情况下,他又如何支撑远距离作战?”

“妙啊。”杜如晦眼前一亮道。

房谋杜断。

一向都是房玄龄出谋划策,杜如晦来判断。

如今李承乾的方法,杜如晦都说妙,那说明确实是很不错。

紧接着杜如晦上前走到舆图面前,指着吐谷浑道:“太子殿下下一步是不是就要派兵镇守鄯州等地,防守吐谷浑了?”

“没错。”李承乾赞赏的点头,说道:“镇守比进攻要容易的多,而且以如今大唐有雷霆炮的情况下,兵力可缩减至五成,以往一万人驻守的城池,只需要五千人即可,大大的减少了守城的人数和难度。”

“西北、辽东都需要有一个后方补给,临时护送弹药即可,哪怕是最坏的结果,城破了,没有弹药雷霆炮落入吐谷浑手中也是废铜无疑。”

虽然有些丧气话,但也是事实。

李承乾最终又对李世民拱手道:“父皇,当初儿臣组建海军的十万,除了几万水军以外,并未调动一兵一卒,也就是大唐的国防力量依旧是完善的。”

“既然高句丽要战,那么我们只需要防守即可,静待倭国那边的战事结果。”

这么一听,李世民觉得,这场仗也不是不可以打。

但长孙无忌忽然问道:“可后勤粮草该如何结局?”

这是最大的难题。

府兵制,一旦开战,粮草就是最大的问题。

反而兵马都不是最大的问题。

李承乾一摊手道:“此战只需十五万兵马即可,十五万兵马的粮草长安城便由,五万派往辽东,七万派往西北,另外的三万派往突厥自治区。”

一听还有突厥的事,所有人眉头紧皱。

“为何要派三万去突厥?”高士廉不解的问道。

李承乾简单的解释道:“很明显,高句丽是韦室、鞑靼关系好,如今突厥自治区虽然被大唐统治了两年之久,可依旧有顽固份子,那些贵族的子弟在外逃窜,要是不派兵前往,他们肯定会利用这一点,重新支持突厥那些贵族子弟再拉起一支兵马。”

“到那时,大唐可能面临可是三面攻击,对大唐如今的兵力而言,是巨大的威胁,说不好突厥汗国重新崛起,那时才是大唐最大的麻烦。”

这么一说,大臣们瞬间闭嘴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