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0章
“大王,不必过分忧虑。”
金庾信首先开口,声音沉稳有力,“高句丽与百济虽在边境集结重兵,但我新罗也早已不是吴下阿蒙。”
“去年那支神秘的‘捕鱼队’向我们出售了海量精良军械,如今正好让敌人尝尝它们的厉害。”
金正蒽点了点头:“我在长安的探子已探明,大唐对于同我新罗结盟,共击高句丽一事,兴致颇高。”
“近来海上那些商队也传来消息,印证了唐军确有征伐高句丽的打算。依我之见,我们正好可以乘此东风,与高句丽和百济算一算旧账。”
的确,若论国力,新罗独木难支,绝非高句丽的敌手。
可是,高句丽不可能倾全国之兵来犯,新罗却能动员全部力量,抵御外侮。
所以一旦战端开启,绝非短期内可以分出胜负。
更何况近两年,那些海上商队在明里暗里多有襄助,令拥兵近十万的新罗,确实有了与高句丽掰一掰手腕的底气。
“正蒽,那些人可曾提及唐军动兵的确切时日?我只怕我们在此与高句丽拼死相抗,直至国破家亡,大唐的军队才姗姗来迟,那便毫无意义了。”
身为新罗之主,金柱贤绝不希望自己的国家沦为大唐棋盘上的一枚弃子。
尽管她对大唐文化心怀向往,在国中大力推行汉学,仿效大唐官制,引进其工艺技术,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对大唐毫无戒心。
“他们也无法给出确切的时日,但可以肯定的是,唐军主力已然开拔。快则一月,慢则三月,大唐与高句丽之间必有一战。”
金正蒽在长安城盘桓了近半年,对唐人如何看待高句丽,心中有数。
毋庸置疑,大唐与高句丽之间,不仅有宿怨旧仇,更有迫在眉睫的边境之争。
无论当今的李世民皇帝,还是满朝文武,都切盼大唐能一举击溃高句丽。
“大王,末将以为正蒽所言极有道理。近年来大唐国力日盛,从那些商队贩运的奇珍货物便可见一斑。”
“如今渊盖苏文行此弑君篡逆之举,恰好给了大唐一个名正言顺的动兵口实。”
“况且,眼下我们需考虑的,已非是否要抵抗高句丽和百济的联军,而是该如何抵抗,才能避免战局滑向深渊。”
金庾信乃新罗宿将,对边境的军情动向了如指掌。
观高句丽与百济的兵力部署,对方此番的图谋,显然远非过去那种小规模的袭扰。
“正是!渊盖苏文为转移其国内的纷争,必然要对外掀起战事。让他们主动寻衅大唐,恐怕没那个胆量;再看高句丽已在我边境陈兵三万,其狼子野心已是昭然若揭。”
眼见新罗仍在迟疑,金正蒽心中不禁焦急起来。
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女王金柱贤的意志绝不能有半分动摇。
否则君主尚且如此,麾下的将士们又将如何自处?
到那时,新罗恐怕真有被高句丽吞并的亡国之危。
这绝不是金正蒽想看到的。
“呼!”
金柱贤合上双眼,长舒一口气,再睁开时,神情已是无比坚定,“事已至此,金将军,本王便将抵御高句丽与百济联军的防务全权托付于你。”
“务必在唐军与高句丽正式交锋之前,将敌军阻于国境之外,否则即便最终侥幸取胜,我新罗亦将满目疮痍,国力凋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