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 > 第196章 诗仙李白(第1页)

第196章 诗仙李白(第1页)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前边讲到凌家一行人自安徽休宁出的第天中午,到了雄溪,不久后将更名为“平溪卫”,清朝时更名为“玉屏”。

萧遥剑自从早上跟我念完诗后,整个上午都沉默不语。

我心里明白他在想念自己的父亲了!

让他想吧!南宋陆游不是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人教人,学不会;事教人,一次就会!

许多事情,一定要亲身经历,体会才深。

我没有去打扰他。

事实上,我心里也在想念:黄山一别,萧老爷现在是否安好?

早上萧遥剑跟我说,萧老爷用李白的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说到李白与王昌龄两人的际遇与友谊。

我认为,萧老爷其实是看透了官场黑暗,才会分析得如此到位,才会跟唐代的两位诗人感同身受。

我为什么这么说?且听我慢慢说来。

李白在乐府、歌行及绝句方面,成就最高,他的作品,空无依傍又笔法多端,变幻莫测又摇曳多姿,自然明快又飘逸潇洒,被世人称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长于七绝;而兼长五绝与七绝且同臻极境的,唯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多是描写山水和抒内心的情感,被贺知章读后,惊为天人,称李白非凡人!是“谪仙人”。

李白被后世人誉为“诗仙”,其同时代的杜甫,则被称作“诗圣”,两人并称“李杜”。

李白如此雄才,但他由始至终,都没有参加过一次朝廷的科举考试。

李白五岁开始奋读书,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六岁就能全部背诵小孩的学习课本。

李白除了爱读书,还爱到处游历,他的作品优秀,得益于他见识广博。

李白岁就因为写诗出名,成为当地社会名流争相推崇与奖励的少年郞;又苦练剑术,喜行侠仗义。

唐朝时,想入仕,除了科举这路竞争激烈的路外,还有一条路叫“干谒”。

什么叫“干谒”?

早在唐高祖时,下了诏令,明确除了正规的科举考试外,有才能的人士可以通过“投碟自应、自举”做官。

换句话讲,干谒就是“毛遂自荐”。

当然啦,干谒需要写一份自荐书,然后通过有社会地位的人士向当朝大官推荐。

李白一直都在走“干谒”的路子,他才华盖世,为人豪爽,广结才友,在朋友圈很受欢迎。

李白岁时,与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不过,从李白结婚时入赘,就可以知道他的原生家里对他的经济支持很有限,或者可以说,李白没什么家世。

一个没有家世的穷书生,即使是才华横溢、全国有名,又能怎样?

李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李白三十三岁时,居住在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开山挖田,每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入仕的念头,一直都有做“干谒”的活动。

直到李白岁,终于得到唐玄宗和唐玄宗的亲妹妹玉真公主的赏识,李白被唐玄宗任命为翰林,他最得意时,皇帝与皇帝亲妹把他捧在手心里宠。

俗话有说:师傅带入门,修行靠个人。

李白仕途最辉煌、也是唯一一次的入仕,就是在唐玄宗身边做翰林。

唐玄宗让他做翰林,其实就是想有一个文章了得的才子,随时为皇帝歌功颂德。

但是,如此被功利捆绑的不自由人生,李白不乐意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喜欢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请大家收藏:dududu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