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太子设策于国学堂(第2页)

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太子设策于国学堂(第2页)

金銮殿前,霞蔚云集。东宫百官引列朝前,朱标亲引策士台士子,文武列阵中轴。

内外诸王、列侯亦悉数来朝,金柱皆映朝霞。

朱元璋坐于龙榻,斜阳金辉遍洒殿中。

朱标立于乾清门下,身披紫袍,冠旒凝重,目光如炬。

朱元璋开口:“今日朕设岁朝讲政,不取诸部奏折,不寻朝会繁礼,只与朕与太子,听诸公直言国事。”

群臣屏息。数名大臣先后请言,或论百万雄师部署,或议田赋轻重,或上民生疾苦。

朱标一一面聆,时而点头,时而入口反问,字字皆稳重。

吉甫公言:“地方官员归有章法,然百姓赋课尚有冗贱,愿太子于春耕之初,确立轻徭薄赋之征调方法。”

朱标应声:“可立调度司,让丁壮徭役由地方自筹,余粮则由东宫调剂,不令人役过重。”

群臣颔。

礼部尚书赵让进言:“礼部常言旧制,但今日庶民思易礼多,愿太子制新礼,让百姓于礼节之外亦感恩朝廷浩荡德化。”

朱标又应:“可令策士台续议,择三礼一俗,令士庶便于行礼而不失体面。”

群臣再颔。

而其间,诸王诸侯亦得陈言,叩问东宫军事与政令如何相辅。

朱标不避锋芒,正声答之,字字铿锵。

直至日落西山,金銮殿中才终一堂。

朱元璋抚须而笑:“朕观今日诸公言政甚畅,太子之尊,不在名分而在才德。”

“退朝吧。”

众臣齐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瀚独立厅前,炉火映红他的衣袍,顾清萍携几案文书入来,轻声道:“殿下三场大典均已落幕,朝野盛赞,太子之势更盛。”

朱瀚微微点头:“他已将武、礼、政三场典礼,串成一个环节,令天下皆服于东宫。”

顾清萍轻问:“接下来该如何?”

朱瀚转身,双目漆黑如墨:“接下来,是要让太子心中无‘亲王’这两个字。”

“燕王一系虽已退避,却未必心服;诸王诸侯虽已趋附,却不知何时再起。”

“当此之时,唯有让太子与百官、与士卒、与百姓真心相系。那条路——不再是宫闱之中,而是在旷野田间。”

他语气渐缓:“春寒料峭,田塍犁牛,学令施行之时,太子需领诸将下田,观耕问产,方可得民心。”

顾清萍眼含笑意:“您是要太子补天子之旅?”

朱瀚淡淡一笑:“正是——让他于春事之初,感知百姓疾苦,施仁政之泽。仅于殿堂之上固威,还不足以保位长固。”

系统提示浮现:

【支线“君心民意”推进:岁朝讲政完成】

【奖励:民心25,朝心2o】

二月初九,暖阳乍现,冰消雪释,草木初萌。

京都西郊,万顷良田之上,已有农人肩犁扛耙,鸣牛唤犬,备耕如火如荼。

乍暖还寒间,一列朱红仪仗缓缓而行,旌旗不扬,却威仪自生。

朱标一身素衣素袍,腰间不佩玉,仅束缚白绫,一袭灰氅挡不住他眉宇间初成的大气。

而朱瀚则随行于后,披风未解,马蹄未疾,嘴角一抹难掩的笑意。

顾清萍策马相随,轻声低问:“王爷,太子此行,真要亲手耕作?”

朱瀚未答,只抬手指前方一片广袤田垄:“若非亲手握犁,怎知百姓日子如何过?他若要坐稳那龙椅,就得在泥土里踏出脚印来。”

前方传来锣鼓声,一名地方知府衣袍未整、满脸春色地奔来迎驾:“微臣郑峰,叩迎太子殿下、汉王殿下!”

朱标翻身下马,不待通禀,直入田边,笑道:“不必多礼,今日我是朱标,不是太子。”

朱瀚跟着落马,眼带几分意味深长:“他说得对,今日他是耕夫,是天子之子,也要为这片土地落下一锄。”

官吏欲拜,朱标挥手止之:“叫附近庄头、耆老来一见。”

须臾,几位须斑白的农人领着一众年轻小户而至,为一人面色黝黑,腰身佝偻,却眼神利落。

“老朽是这阡陌屯西庄庄头,姓刘,年过六十,见过太子殿下。”他拱手作礼。

朱标回礼:“刘伯,请不必多礼。听说你这片地已种四代,可愿教我如何下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