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东宫送来贺岁礼帖(第3页)

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东宫送来贺岁礼帖(第3页)

朱元璋沉默片刻,忽而放声大笑:“好个朱标,竟真敢动礼部的牙根了。”

他将册一抛,笑声止住,沉声道:“传旨,太子所议春典,不违祖制,可施行。”

李善闻拱手:“臣遵旨。”

朱元璋起身,负手踱至窗前:“他终于学会了,不只做个太子,而是做个皇帝。”

礼部震动,祭礼旧派震怒,但无可奈何。

圣旨在前,谁敢违逆?更重要的是——当太子开始亲掌礼典,意味着——即便皇上未明言,也已是“实则摄政”。

而东宫之中,朱标并未有半分喜色。

他日夜调兵遣将,遣人巡视京中街市,接连召见五营三司,确保春祭当天,无一错漏。

顾清萍见他夜夜伏案,眼中满是忧色:“殿下,如今局势虽稳,可殿下若倒了,谁来守得住这局?”

朱标淡淡一笑,低声道:“我若倒了,这局不再重要。真正的局,是百姓的天下。若我连一次春祭都不能扛下,何谈守天下?”

顾清萍无言,只默默为他添茶。

两人相视,尽在不言中。

春祭之日,皇城内外,百官衣冠齐整,十里禁军列于天坛南门两侧。

鼓声如雷,钟磬齐鸣。

朱标一袭赤金礼袍,亲率文武百官,自东宫出,缓缓步入天坛。

圣旨在前,皇上不临,太子代典。

那一刻,朝中百官,莫不拱手于地,齐声而呼:“愿大明太子,主社稷,安四海,祈太平!”

朱标走上坛台,展开亲书祭文,朗声念道:

“天高地远,国祚承运,太子朱标,谨以诚心,昭告天地。”

他声音清晰如霜下洪钟,字字铿锵。

念完祭文,他缓缓举爵祭天,目光坚毅,额间无一丝惧色。

高台之下,朱瀚立于军阵之中,遥望朱标端立坛上,长风拂袍,如真龙降世。

他心中暗道:“他终于不再需要我了。”

身后,黄祁低声问道:“王爷,如今,太子已如天子一般,王爷可曾忧虑?”

朱瀚缓缓摇头,微笑道:“我从不忧他强,只怕他弱。”

朱瀚坐于王府暖阁,案前炭火通红,香炉轻烟袅袅。

黄祁披裘入内,低声道:“王爷,东宫送来贺岁礼帖,请王爷初一赴宴。”

朱瀚翻看那道帖子,上头是朱标亲笔题字:“岁同乐,叔侄一堂,不谈朝政,唯叙亲情。”

他轻轻一笑,把帖子合上放于炉前,淡声道:“他终于学会‘分寸’了。”

黄祁闻言不解:“王爷何意?”

朱瀚起身,披上狐裘,步至窗前。窗外琼枝玉树,宫墙之外传来孩童嬉笑声,满城红梅似燃。

“政,是冰,是刀,是锋芒毕露。”

朱瀚望着天际淡云,“而亲情,是玉,是水,是能让铁火熄下的柔光。若太子只知治国而不懂亲情,将来坐那龙椅,只能得天下,却失人心。”

黄祁低声:“殿下眼光远矣。”

朱瀚负手而立,忽问:“东宫如何安排除夕?”

“据密探所报,东宫大殿将设‘三堂夜宴’:一为‘宗亲席’,请皇室子弟与外藩宗亲;一为‘三部席’,邀中书、兵部、户部新年议礼饮宴;一为‘静夜席’,只留太子与顾妃对坐于景福轩。”

朱瀚听罢微微颔,眼底露出一抹淡淡欣慰:“三堂分设,有疏有亲,有政有私。看来他不只是能立朝,还学会了驭人。”

“王爷可要赴席?”黄祁小心问。

朱瀚转头看他一眼,淡淡道:“明日初一我自会往东宫走上一遭。至于除夕,便不扰他那‘静夜席’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