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你说晋国公失踪了!?”
朱棣一双龙目死死瞪着纪纲,似乎想要把他吃了一般:
“你是干什么吃的,锦衣卫是干什么吃的!那么大的一个活人就这么不见了?”
龙颜大怒。
伴君如伴虎的纪纲瑟瑟抖,满腹的委屈不敢申诉,哆哆嗦嗦的跪伏在地:
“回陛下,自伦敦唐宁街一战后,晋国公就杳无音讯,英国的军情局也查不到丝毫消息,
臣已经将潜伏在英国的密探全部启用,可也查不到晋国公一点的消息,只知道他应该是安全逃出去了。”
“应该?”
朱棣冷笑看着纪纲:“朕不要听到什么‘应该’,朕要的是苏谨的确切消息!生要见人,死。。。”
朱棣忽然不说话了。
谨弟本事那么大,应该死不了吧?
不,肯定死不了!
“滚下去继续查,再查不到,这指挥使你也不用干了,朕换人来做!”
“臣遵旨!”
如逢大赦的纪纲连滚带爬的退了出去,额头的冷汗涔涔而下。
这指挥使他早就干够了,可却不能不干。
锦衣卫和文官武将不一样。
人家干够了可以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可锦衣卫说白了就是陛下养的狗,干的就是得罪人的活。
就算陛下允许他告老,但这么多年得罪过的人,绝对不会让他好好活着。
锦衣卫是荣耀,但也是一条不归路。
赶走了纪纲,朱棣沉着脸窝在龙椅上,任由照在屋内的光线一点点变暗,直到彻底陷入漆色。
“狗儿,宣郑和来见朕。”
“奴婢遵旨。”
临走之前,狗儿轻轻将灯点亮,暖色的橙光缓缓映在朱棣的脸上,却没法将他的心情映的好一些。
没多久,郑和接到旨意匆匆进宫。
“臣郑和,叩见皇爷。”
因为统帅西洋舰队的缘故,朱棣早已下旨让郑和以臣自称,而不再是奴婢。
这对一个太监来说,是莫大的恩宠。
甚至在他的老家云南,朱棣也下旨让沐家帮忙给他修建府邸,便于郑和将来归乡养老。
虽然‘臣’和‘奴婢’只有一字之差,但其中却不知羡煞了多少宫人。
虽然太监也能对食,甚至能收养义子,但这大都是偷偷摸摸私底下搞的。
哪怕朱棣信任太监,对这些行为也很反感。
可一旦称‘臣’就不一样了。
虽然郑和已经没有了生育能力,但他收养的养子,是可以将他这个宗族延续下去的。
而且将来郑和再立新功,是很有可能被封爵位,他的子嗣也可以继承。
换句话说,哪怕小郑和不可能再长出来,但他的身份已经和其他官员无异,不再是伺候人的下人。
不过郑和虽然改了自称,但这么多年也习惯称呼皇爷,而不是陛下。
朱棣对此不以为意,笑了笑让狗儿给他搬了个锦凳:“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