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宫女端上了刚出锅的粽子和几样精巧点心。
吴俊泉看着食物,眼神亮晶晶的。
“喜欢吃哪个便吃!但不可多食。”
“糯米容易胀气,吃多了容易积食。”
吴俊泉随意拿了一个,只是他的手还不是很灵活。捣腾了半天,也只是堪堪将粽子开了一个口。
赵帝饶有兴致地看着他跟自己手里的粽子“搏斗”,非但不觉得失仪,反而觉得十分有趣。
他平日所见,无不是规行矩步,何曾见过这般鲜活生动的场景?
只见吴俊泉试了几次不成,也不气馁,反而自言自语般嘀咕:“这粽子还挺倔……”
终于,他找到了窍门,用牙齿小心地咬住粽叶一角,手指配合着一扯,碧绿的粽叶散开,露出了晶莹糯软的糯米。
他满足地“啊”了一声,开始小口小口地吃起来,一边吃一边含糊地称赞:“好吃!!”
赵帝看着他吃得香甜,自己竟也觉得胃口开了些,拿起一个粽子,慢条斯理地吃起来。
一时间,澄瑞斋内气氛难得的温馨融洽。
赵帝现和这个少年在一起心情就会十分愉悦放松。
“你此番遭了难,若是感觉不如意!以后便留在宫里吧。”
赵帝忽然道。他刚说完,便有些惊了。这些想法在他心里过都没有过一遍,却脱口而出。
他何时做事说话,也这样随心所欲了?
但是当他说出来时,他便以为吴俊泉应该会满口答应。
但是没有。
吴俊泉在吃下一口粽子之前已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陛下!等我伤好了,我是要离开这里的,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赵帝看着他泰然的模样,虽然他只是轻飘飘的说着,到底却能感觉到他这句话后面的决心。
是不可能轻易撼动的。
时间如水般流过,吴俊泉脸上的纱布依旧缠着,但他已能在宫中有限度地走动。
他毕竟年少,耐不住终日困于一室,这日午后,见伺候的宫人有些懈怠,便悄悄溜出了澄瑞斋,想去御花园透透气。
刚踏入御花园不久,便见前方一棵需数人合抱的参天古树下,围着一群太监宫女,个个面露难色,中间一个穿着鹅黄宫装、梳着双鬟髻的少女,正仰着头,指着树上焦急地说着什么。
天色不知何时阴沉了下来,乌云堆叠,风也开始变大,吹得树叶哗哗作响,显然一场夏日的雷雨将至。
吴俊泉走近些,才听清那少女带着哭腔的声音:“……就在那儿!刚才风大,一下子就吹下来了!窝里还有几只小鸟呢,它们还不会飞!马上就要下雨了,若不把窝送回去,它们会死的!”
“公主!公主不可……”
原来,这是赵帝的三妹妹,年仅十四的月阳公主。
她贪玩跑来御花园,正巧看到一阵狂风将树杈上一个鸟窝吹落在地,窝里几只嫩黄小嘴的雏鸟受了惊吓,瑟瑟抖地啾啾叫着。
公主心地善良,一见此景便心疼不已,立刻命令随行的太监将鸟窝送回到原来的树杈上去。
那棵树极高,主干粗壮,但挂着鸟窝的那根枝杈离地也有三四丈高,且因年代久远,表面光滑,不易攀爬。
太监们谁敢让金枝玉叶的公主冒险?即便自己爬,若不小心摔了,那也是掉脑袋的罪过。一个个只能跪地苦劝,说等寻了梯子或是找巡逻的侍卫来办。
可眼看风雨欲来,等找到人,怕是鸟窝早已被雨水打湿,雏鸟性命难保。月阳公主急得直跺脚,眼圈都红了。
“公主殿下,使不得啊!太高了,危险!”“奴才们这就去寻梯子,寻侍卫……”
“等你们寻来,小鸟都淋死了!”月阳公主声音带着哽咽,她抬头望着那高高的树杈,又看看地上无助的雏鸟,同情心与无力感交织,泪珠儿就在眼眶里打转。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在她身后响起,清朗温和:“让我试试吧。”
众人闻声回头,皆是一愣。只见来人身形清瘦,穿着一身素色锦袍,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头脸被层层纱布包裹得只露眼鼻口,形成一个光滑的圆球状,模样甚是怪异有趣。
月阳公主也被这造型惊了一下,忘了哭泣,睁着泪眼朦胧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这个“白头人”:“你……你是谁?你的头……”
“我是暂住在宫里养伤的。”吴俊泉简单解释了一句,目光已落在地上的鸟窝和雏鸟身上。
他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将鸟窝连同里面几只张着嘴啾啾叫的小鸟一起捧起来。
那鸟窝由细枝草茎编成,十分精巧,几只雏鸟感受到他手心的温度,微微安静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