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从江水中回来,五人的战术都会有细微的调整。
对自身力量的控制、对同伴的信任、对战斗时机的把握都在以肉眼可见的度提升。
他们开始真正理解如何将五个人的力量融合,而不是简单的叠加。
易年就像一位最严苛也最高明的工匠,用这种近乎粗暴却又极其有效的方式,捶打着这些璞玉。
将他们原有的棱角磨去,将内部的杂质剔除,让他们在极限的压力下更快地融合成长。
当夕阳将天空染成橙红色时,甲板上已经布满了纵横交错的剑痕和焦黑的痕迹,记录着这一天“热闹”的特训。
而易年始终安坐于他的躺椅中,手中的书卷也不知不觉翻过了大半。
甲板上的“热闹”仍在持续,仿佛一场永无止境的循环。
战斗、溃败、落水、调息、再战……
易年对时间的把控精准得令人指。
总能在木凡五人元力即将耗尽心神濒临疲惫极限的刹那,以一种他们无法抗拒的方式结束战斗。
将他们悉数扫入冰冷的离江之中,然后给出的休息时间。
也绝非固定的“半个时辰”,而是根据他们每个人的消耗程度,伤势以及悟性反馈微妙调整。
有时,只是淡淡吐出“一炷香”,意味着他们刚才的表现尚可。
恢复度需要更快,领悟也需更迅。
有时,会给予“一个时辰”甚至更长的休整时间,这往往生在需要他们消化吸收的压制手段之后。
或者五人中有谁透支过度,需要更长时间来回气固本。
这种精准的掌控,让五人清晰地认识到小师叔不仅在战斗中碾压他们,更是在全方位地“雕琢”他们。
每一次落水,每一次调息,都是这特殊教学的一部分。
云舟上的切磋,似乎真的没完没了了。
甲板上的剑痕和焦痕越来越多,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细微的裂纹。
五人的衣衫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丝凌乱,面容疲惫。
但眼神却越来越亮,越来越锐利。
他们开始习惯这种高强度且在极限边缘游走的战斗方式。
彼此间的配合也从最初的生涩刻意,逐渐变得圆融自如,经常无需交流便能同步行动。
又一天,夕阳的余晖将离江染成一片瑰丽的赤金色时,新一轮的战斗开始了。
经过不知多少次的“洗礼”,五人组似乎有了些脱胎换骨的痕迹。
气息更加凝练,出手更加果决,对时机的把握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木凡低吼一声,圣心诀光辉不再仅仅是覆盖体表,而是隐隐与脚下甲板,与周围的天地元气产生了一丝共鸣。
每一步踏出都更加沉稳,仿佛山岳扎根,试图以自身为基,短暂地固化易年周围的空间,限制那些神出鬼没的元力长剑的灵活性。
这是一种对圣心诀更深层次运用的尝试!
剑十一的剑法少了几分浮躁,多了几分沉凝。
软剑依旧如同毒龙,但轨迹更加刁钻莫测,不再追求极致的华丽与声势,而是将破坏力凝聚于一点。
专门针对易年元力长剑最薄弱的力量节点进行穿刺。
蓝如水的身影几乎化作了江面上的薄雾,她的存在感时而强烈如出鞘利剑,时而微弱如风中残烛。
拔剑的次数依旧屈指可数,但每一次蓄势,都让锁定她的那几柄元力长剑出愈急促的嗡鸣,仿佛感受到了真正的威胁。
风悠悠的折扇早已收起,不再大声指挥,而是通过自身元力波动的细微变化,如同一个无声的指挥家,引导着其他四人的气机流转。
试图将五人的力量编织成一张无形的大网,缓缓收拢。
桐桐的小脸苍白,但眼神坚定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