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他所料,古琦表示英国人不但不顾警告继续联络“繁荣”小组,还按照要求空投了大量武器、爆炸、通讯器材、活动经费甚至是特工。
这些物资和人员一落地就落入盖世太保手中,俘虏们历尽严刑拷打,最后供出了自己的任务:袭击德军在加莱的指挥部、通信中枢、岸炮以及供电系统,配合盟军登陆。
左重眉毛一挑,用价值数十万美元的武器装备和无数特工的生命作为代价,只为了提供一条假情报,英国人这招玩的漂亮,难怪德国人会上当。
再往深处想想,说不定连“繁荣”小组的暴露也是英国情报机关的杰作,比起整体战略,死几十个人算的了什么。
他冷笑两声后又问了古琦一件事:“老古,听说你们的表现不错,还帮盟军挽回了巨大损失?”
古琦与吴景忠相视一笑,然后由吴景忠作为代表,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
说起来,这件事其实是一个巧合,由于人种和肤色的区别,FIRc无法参与一线外勤任务,最多提供些情报。
古琦和吴景忠没事可干又不能出去,只好自己想办法打时间。
某天,闲来无事的吴景忠玩起了《每日电讯报》的填字游戏,可在答案里,他现了一些熟悉的字眼。
“霸王”、“海王星”、“齐柏林”。
在盟军的计划里,霸王是登陆西北欧的行动代号,海王星是霸王行动的突击阶段。
报纸上出现一个跟登陆行动有关的代号是巧合,可连续三个呢?
吴景忠震惊之余向监督处处长约翰·比万通报了此事,对方大惊失色,马上安排特工进行排查。
但经过调查,《每日电讯报》的工作人员没有可疑,填字游戏出题人也只是伦敦一所小学的教师,日常表现很正常,跟德国人没有任何关系。
根据目击者的口供,对方除了上课就是在家中陪伴家人,很少外出或者与陌生人见面,泄密者总不能是小学生。
眼看距离登陆日期越来越近,疑似泄密事件却没有进展,英美情报机关的压力可想而知。
这个时候,古琦提出了一条思路,深入调查出题人的关系网以及关系网的关联人员,比如同事和学生的亲友。
有了明确思路,英国军情处投入大量人力进行甄别,很快就有了现。
出题人的一名学生的邻居在军中服役,而且是在盟军司令部担任参谋,更加巧合的是此人最近曾去过这个学生家中。
英美特工也不是吃素的,第一时间控制了出题人,并搜查了他的住所和办公室。
技术人员通过紫外线照射,在学生作业本上现了浓度为75%的抗芘残留物。
抗芘是种常见泻药,也是一种高级别密写墨水,可以用1o%浓度的氯化铁溶液显影,德国情报机关经常将其配给潜伏特工。
紧接着,英国情报人员又在学校园丁位于郊外的马厩内现了电台。
显然出题人、园丁和盟军参谋都是德国鼹鼠,参谋利用邻居儿子的作业本作为情报传递载体,手段非常隐蔽。
这下情报泄露的源头以及方式都确定了,三名嫌疑人旋即被捕。
万幸的是,那名刚刚被策反的参谋只来得及向德国保安总局提供登陆的代号,若再迟上一天,对方就会把登陆行动的细节出。
剩下的事情不必多说,盟军成功在诺曼底登陆,巴黎解放,目前战线距离德国本土越来越近。
左重听完表扬了古琦和吴景忠,他们确实给军统长了脸,这件事将来是可以写进历史书的。
古琦笑眯眯地跟左重谦虚了两句,忽又拿出一份文件,上面是他对登陆行动的军事观察报告,内容十分详尽。
从战前准备到双方态势,从作战进程到战术、技术观察运用,从后勤补给到情报作战全部囊括在内。
这份报告对果军而言有些纲,毕竟果军连成建制的机械化部队和空军都没了,但也有一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左重满意收下报告,准备找个机会送给西北,数年后的立国之战说不定可以用的上,知己知彼嘛。
另外,他还在报告里看到了一些耳熟能详的部队番号,像是1o1空降师5o6团2营e连1。
此时此刻,这支天生被包围的部队正在白色地狱巴斯托涅跟德国人和严寒作斗争,顺道体验一番88毫米高射炮平射的威力。
众人还在讨论,宋明浩腆着肚子走进了办公室,他与古琦、吴景忠打了声招呼,而后靠到左重耳边小声汇报。
“副座,观察人员已经就位,随时可以向何小姐通报机场情况。”
??1《兄弟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