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九州民间志 > 第68章 断发咒(第2页)

第68章 断发咒(第2页)

阿芷沉默了。她想起李氏刚才的样子,嘴上说不恨,可眼睛里的怨怼,是藏不住的。要是真给她教了这咒,到时候反噬起来,可怎么办?

“阿芷啊,”张婆婆握住她的手,她的手很粗糙,带着老茧,却很暖和,“咱们女人啊,这辈子不容易,可再不容易,也不能靠咒术过日子。男人要是变心了,就算用咒把他拉回来,心也不在你这儿了,有什么用呢?”

阿芷点点头,心里头的主意定了。她要去劝劝李氏,让她别再想那断咒了,好好过日子才是真的。

第二天一早,李氏就来了,眼睛还是红的,看样子是一夜没睡。阿芷把张婆婆说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她,还劝她:“李娘子,三郎要是真的变心了,就算用咒把他拉回来,你们也回不到以前了。不如趁着现在,好好想想自己以后的日子,你还年轻,就算跟他和离了,也能过得很好。”

李氏听完,半天没说话,眼泪却又掉了下来:“可我跟他这么多年的感情,怎么能说断就断呢?我不甘心……”

“不甘心也没办法啊,”阿芷叹了口气,“强扭的瓜不甜,你就算把他留在身边,他也不会开心的,你也不会开心的。”

李氏沉默了很久,才慢慢抬起头,擦了擦眼泪:“阿芷姑娘,谢谢你跟我说这些。我……我再想想吧。”她说着,起身走了,脚步比昨天慢了些,也沉了些。

阿芷看着她的背影,心里头也有点不是滋味。她知道李氏心里苦,可她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接下来的几天,李氏没再来绣坊,阿芷也没再想起这件事,直到半个月后的一个傍晚。

那天阿芷收了摊,正准备关门,就看见张婆婆急急忙忙地跑过来,脸色白:“阿芷!不好了!李家出事了!”

阿芷心里一紧:“怎么了?”

“听说赵三郎昨天晚上突然晕倒了,现在还没醒过来,大夫说他是中了邪!”张婆婆喘着气,“还有人说,看见李氏前几天去城外的破庙里,好像在烧什么东西,说不定就是在弄那断咒!”

阿芷的心沉了下去。她赶紧锁了门,跟着张婆婆往李家跑。

李家就在河坊街的另一头,门口围了不少人,吵吵嚷嚷的。阿芷挤进去,就看见李氏坐在门槛上,头乱蓬蓬的,脸上没有一点血色,嘴里还喃喃地念着:“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李娘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阿芷走过去,蹲在她身边。

李氏看见她,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阿芷姑娘,我不是故意的……我就是想让他回来,我没想害他……”

原来,那天从绣坊回去后,李氏还是不甘心,她想起以前听人说,城外的破庙里有个神龛,很灵验,就偷偷去了破庙,按照自己听来的法子,剪了自己的三根头,用朱砂写了黄纸,埋在了神龛底下,每天都去拜。可没想到,昨天晚上赵三郎就突然晕倒了,大夫来看了,说是邪气入体,治不好。

“我真的没想害他……”李氏哭着说,“我就是想让他回心转意,我怎么会害他呢……”

阿芷看着她,心里又气又急。她想起张婆婆说的反噬,看来这咒真的起效了,可也反噬了赵三郎。

“你别着急,”阿芷稳住心神,“张婆婆说,这咒是因为恨才起效的,要是你能放下恨,说不定能解了这咒。你现在就跟我去破庙,把那黄纸挖出来烧了,再跟三郎说你不恨他了,说不定他就能醒过来。”

李氏一听,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站起来:“真的吗?那我们现在就去!”

阿芷点点头,又跟周围的人说了几句,让他们帮忙照看一下赵三郎,然后就带着李氏往城外的破庙跑。

破庙在城外的山脚下,很久没人打理了,院子里长满了杂草,神像也破了个大洞,露出里面的泥胎。阿芷按照李氏说的,在神龛底下找到了那块黄纸,纸已经变黑了,上面的朱砂字也模糊不清,还带着股淡淡的臭味。

“快,把它烧了,”阿芷把黄纸递给李氏,“一边烧一边说,你不恨三郎了,你祝他好。”

李氏接过黄纸,手抖得厉害,她划了根火折子,点燃了黄纸。火光映着她的脸,她的眼泪掉在火里,出“滋滋”的声响。

“三郎,我不恨你了,”她哽咽着说,“我知道我不该用咒逼你,我祝你以后好好的,不管你跟谁在一起,我都祝你好……”

黄纸很快就烧完了,变成一堆黑色的灰烬。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一个小厮骑着马跑过来,看见阿芷和李氏,大声喊:“李娘子!不好了!我家郎君醒了!”

李氏一听,腿一软,差点摔倒,阿芷赶紧扶住她。两个人跟着小厮往回跑,回到李家的时候,赵三郎已经坐起来了,脸色还有点苍白,但精神好了不少。

看见李氏,赵三郎的眼睛红了,他挣扎着下床,走到李氏面前,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娘子,是我对不起你。我不该跟那丫鬟好,我不该忘了你跟我吃过的苦。你要是肯原谅我,我以后一定好好跟你过日子,再也不犯浑了。”

李氏看着他,眼泪又掉了下来,可这次的眼泪,不再是怨恨,而是委屈和释然。她伸出手,把赵三郎扶了起来:“三郎,你以后要是再敢对不起我,我就真的跟你和离,再也不回头了。”

赵三郎连忙点头:“我知道,我知道,我以后一定好好待你。”

周围的人都笑了,阿芷也松了口气,悄悄地退了出去。

回到绣坊,阿芷坐在绣桌前,看着窗外的月亮,心里头很平静。她想起张婆婆说的话,是啊,女人这一辈子,不能靠咒术过日子,靠的是自己的心意和选择。李氏选择了原谅,赵三郎选择了回头,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她从抽屉里拿出那个青布锦囊,打开来,里面的头还是乌黑的。阿芷拿起一根,放在月光下看了看,然后轻轻地把锦囊系好,放回抽屉里。

她知道,阿景可能不会回来了,可她还有自己的绣坊,还有自己的手艺,还有身边的朋友。她会好好过日子,把自己的绣活做好,把临安城的春天,都绣进自己的假髻里。

从那以后,阿芷的绣坊里,再也没人提起过断咒。只有偶尔在下雨天,阿芷擦门板的时候,会想起那个哭着来求咒的李氏,想起那个在破庙里烧掉黄纸的夜晚。她会对着雨丝笑一笑,然后继续擦门板,准备迎接新的客人。

临安城的雨还在下,青石板路还是那么亮,芷云绣坊的木门,每天辰时都会准时打开,阿芷会握着抹布,蹲在门槛上,擦去门板上的泥点,然后笑着跟路过的人打招呼。她的日子,就像她绣的假髻一样,虽然平凡,却充满了希望和温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