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云间长生叹 > 第二百三十一回 神识六论(第1页)

第二百三十一回 神识六论(第1页)

万道金辉如利剑般刺破云海,将巍峨的得月台映照得如同琼楼玉宇,琉璃瓦烁烁生辉。

高台之下,早已是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数千名修士翘以待,喧嚣声浪混合着灵茶氤氲的香气,在清晨微凉的空气中弥漫、酵。

时辰已至,周通执事身着锦绣云纹道袍,缓步走到台前最显眼的位置。他并未运足法力呼喝,只是声音平和地开口,那声音却清晰地传遍广场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压过了嘈杂的人声:“诸位道友,静心。昜州筑基交心会,论道环节,此刻正式开始!”

声浪渐渐平息,数千道目光,齐刷刷地聚焦于高台之上。

“位登台论道者,”周通执事声调微微扬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敬意,“乃是我昜州流云剑派当代翘楚,赵乾,赵道友!”

话音未落,众人只觉眼前一花,一道凌厉无匹的剑气自台下人群中冲天而起,撕裂空气,出轻微的嘶鸣。下一刻,赵乾身形如电,已稳稳立于台心。

赵乾面容冷峻,只是抱拳向四周简单一礼,并无多言,低喝一声:“献丑了!”背后那柄古朴长剑应声出鞘,“铮”然作响,化作一道如流云舒卷、似银河倒泻的璀璨光华,在他周身盘旋飞舞,剑气纵横,衣袂飘飘。

“好!流云剑法,果然名不虚传!”

“这剑光,灵动飘逸,如行云流水,毫无滞碍!”

台下众多炼气期修士看得目眩神迷,惊呼声此起彼伏。剑光时而如匹练横空,气势恢宏;时而如春雨绵绵,细密无间,攻势连绵不绝,煞是好看,尽显大派精英风范。

莫沉端坐于一旁专设的讲师席位之上,面色平静如水,冷静地观察着赵乾施展的每一式剑招变化,心中却微微摇头。“剑招华丽,攻势迅疾凌厉,对付同阶或以下修士,确是一把好手,占尽先机。可惜……”

莫沉暗忖,“过于拘泥剑谱定式,变化虽繁复,却少了几分剑随心动、意在剑先的灵性与临敌机变之锋。若遇真正洞察剑道精髓的高手,这看似无懈可击的流云,轻易就会被看穿真气运行的脉络,寻隙而破。”

莫沉不禁想起师父陈晋那看似朴实无华、大巧若拙,却总能在最不可思议角度破敌制胜的几式散手,那才是返璞归真、近乎于道的剑境。不过,他并未将这份内心评价流露分毫,依旧保持着淡淡的欣赏姿态,这是对登台者的基本尊重。

紧接着登台的是妙手丹心柳青大师与阵道大家孙不易。柳大师语调平和,娓娓道来丹药炼制中君臣佐使、阴阳调和的微妙至理;孙大家则条分缕析,细细剖析阵法布局中生克变化、气机牵引的玄奥之道。

此二人所讲内容扎实深厚,皆是筑基修士的学问,台下修士大多听得如痴如醉,频频点头,显然获益匪浅。然而在莫沉听来,这些知识虽重要,却多是前辈经验的总结与传承,少有能引深层共鸣的创见。

会场气氛热烈,莫沉的心却如古井,波澜不惊,直至周通执事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特殊的郑重:

“下一位登台讲师,乃是一位专研神识之道的大家,筑基后期修为的清音仙子!”

霎时间,原本有些喧闹的会场,莫名地安静了下来。并非某种强大的威压降临,而是一种如深山幽泉、润物无声般的宁静祥和之感悄然弥漫开来。

一位身着月白素雅长裙的女修缓步上台,她容颜并非倾国倾城之貌,却气质空灵澄澈,不染尘埃。尤其那一双眸子,清澈见底,似能映照出世人心底波澜。她仅是静静站立于台心,便仿佛与周围天地元气融为一体,和谐自然。

清音仙子未曾施展任何炫目的法术,朱唇轻启,声音如幽谷泉流击打青石,清越悠扬,透过扩音阵法清晰地传入在场每一个人耳中,更似直接响在心田深处:

“诸位道友,今日不论法力神通之威,不谈丹药阵法之妙,只论我等修士除却肉身金丹之外的‘第二性命’——神识。”

开场一句,便如石破天惊,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连原本有些漫不经心的莫沉,也不由自主地微微坐直了身体,目光专注地投向台上。

“常人修行,只知法力为根基,却不知神识乃统帅。我有一套神识六论,也是借此契机,与大家一同论道。《道藏》有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此心,便是心神,便是神识凝聚之力。”

清音仙子开始阐述神识之用。“神识有六用,其一为震慑压制。诸位道友将平日散逸之神识,凝练如针,聚于眉心祖窍,含而不,则可蓄势待机,不怒自威;若骤然冲击,则如惊涛拍岸,雷霆乍现,直撼对手神魂根本。”

清音仙子以浅白语言解释道,“譬如两军对垒,未战而神先夺其魄,胜负已先定三分。修为差距过大时,强横神识冲击甚至可令其魂飞魄散;同阶相争,刹那的眩晕失神,往往便是生死立判之机。”

接着,清音仙子继续举例说明,传闻中曾有元婴前辈,仅凭一道蕴含无上意志的神识目光,便瞪散了一名金丹邪修苦炼三百年的九子母厉鬼,台下众人听得心驰神往,又凛然生畏。

“《道德经》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清音仙子语调平和,接着转入第二论:精细内视与洞察。

“神识如镜,要便是照见自身。经脉中灵力运行的细微滞涩结节,丹田内法力液滴的纯净与否、流转韵律,识海本身的稳固程度、边界虚实,皆需神识洞察秋毫,方能防微杜渐。”

清音仙子照旧进一步对第二轮阐述,“以此明己之心,反观外界万物,则能见人所未见,察人所未察。对手法术的灵气汇聚节点、阵法能量流转的薄弱命门、宝物内蕴灵光的细微差别与隐患,皆难逃神识法眼。”

莫沉心中一震,他以往内视,多关注大体周天运行,从未想过神识竟能深入到如此微观之境,如同拥有了一双能窥见本质的眼。

“神识六用之三,便是能增幅术法威能与提升施法的精准操控程度。《阴符经》云:‘神役气,气役形’。神识便是驱使法力的统帅,形神合一,方能挥极致。”

清音仙子微微停顿,“强大的神识,能让法术结构排列更加有序,能量攻击更凝聚专注,如同训练有素的精兵,令行禁止。操控法宝亦然,神识越强,与之联系越紧密,操控越灵动精微,同时操控法宝的数量亦可增多,真正达到如臂使指,心意相通的境界。”

她说话间,袖中悄然滑出三枚寸许长的莹白玉梭,悬于身前,随着她心念微动,三枚玉梭竟同时做出截然不同、却又精妙无比的飞行轨迹,或画圆,或走直线,或螺旋攀升,彼此交错却丝毫不乱,令人叹为观止。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清音仙子引用古语,继续讲解她的神识六论。“神识六用之四,则是广域扫描与探测。神识离体,如蛛网般向四周蔓延,可感知范围内一切灵气异常波动、生命气息强弱、乃至隐藏的禁制陷阱能量纹路。对于探索未知秘境、规避潜在风险,此乃要之术,堪比天眼。”

“神识六用之五,则是可以加修炼与周天运转。古人云:‘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在高度集中的神识主导下,天地灵气吐纳效率更高,周天运转路径可凭借内视不断优化调整,减少无用功,剔除杂质,使修炼过程如顺水行舟,事半功倍,根基亦更为扎实。”

最后,她讲到第六用:辅助修真百艺。“庖丁解牛,官知止而神欲行。任何技艺,臻至化境,便不再是单纯的手足之劳,而是心神的引领,神识的延伸。”

清音仙子详述了炼丹时如何以神识感知药液药性最微妙的变化从而精准控火、炼器时如何以神识刻录阵法方能毫厘不差、制符时如何以神识引导灵力灌注笔锋方能一气呵成永不溃散的关键作用。

“百艺之巅,必有强大凝练的神识为基石,方能窥见大道痕迹。”

一个多时辰,清音仙子侃侃而谈,引经据典,却又深入浅出,将神识的种种妙用阐述得淋漓尽致。

台下鸦雀无声,众人皆沉浸在那玄妙的神识世界中,久久不得自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