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的地原本是中福集团的。”
“所以建安置房时,土地成本根本不用愁。”
“但这都是老黄历了。”
“祁书纪的意思是,虽然棚户区的地最初是中福集团开的,按规矩谁先开谁就有权,这没错。”
“可棚户区情况特殊,因为中福集团一直没拿到土地证。”
“但事实是,那片地确实是中福集团当年开出来的。”
“祁书纪建议,中福集团用了这么多年地,京州市想收回,理由不太站得住脚。”
“所以中福集团出三亿,算是解决老问题了。”
大家一听就明白了。
原来光明区收到的十五亿房改资金里,有三亿其实是土地转让的钱!
陈海一听就皱起了眉头,“这不就是私下操作吗?那地怎么就值三亿?”他这话一出,周围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他。
陈海这人从大学毕业就在饲法系统,根本不懂正务的难处。
下面的人开始嘀咕了。
“能从大公饲挤出三亿就不错了,他还嫌不够!”
“呵呵,陈海就会死抠规定,哪懂行正工作的复杂性。”
“是,这三亿是中福集团给的面子,你不要也没办法。”
“没错,真往上捅,也是一笔糊涂账,而且领导们肯定向着中福集团。”
“对,祁书纪能做到这样已经很牛了,还能和中福集团谈妥这笔钱,换成某些人,哼!”
当然,这里说的某些人指的是李达康。
京州市委书纪此刻也惊呆了。
没想到那三亿房改资金失踪背后还有这样的内幕。
虽然是私下操作,程序上肯定不合规矩。
但圈子里不是什么事都讲规矩的。
只要大家说得通就行。
不管怎样,祁同伟能利用这片地拿到三个亿,既显示了他的能力,也说明他这个副书纪是真心为京州市、为光明区着想!
要是这事传出去,老百姓知道了,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夸祁同伟呢!
这事闹得挺大,毕竟这副书纪一心为公,多少人盼着他呢!可祁同伟却选择藏着掖着,结果弄出这么大个误会。
真不明白他怎么想的!
当然了,这种做好事不留名,还被误解的事,到最后真相大白时,全场震惊,对他祁同伟来说也不是没好处。
现在看吧,省里各部门的大佬们看他的眼神都有点不对劲了。
人们总是喜欢拿人来比较,分出个高低,就像孙连成和丁义珍那样。
这时候,大家很自然地把祁同伟和李达康放在一起比较。一比之下才现,无论是胸怀还是能力,这位年轻的副书纪丝毫不比那个从秘书一步步做起的书纪差。甚至在某些方面,祁同伟还做得比李达康更好。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祁同伟有当书纪的潜力!
毕竟,他已经把这种潜力展现出来了。
人们总是倾向于支持有能力的人。当祁同伟展现出越来越强大的领导力和能力时,圈子里的人就会在关键时刻,比如选举柿长或者将来竞选书纪的时候,第一个想到他。
别说柿长了,就连当个书纪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一旦大家都这么想,那祁同伟只要不犯大错,升职就是迟早的事。就算没轮到他,组织上也会考虑,祁同伟是不是该上位了?
如果要这样,那是不是得给他留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