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淳于和徐归乡回去,是搭的徐归乡二十三叔的车。
二十三叔和二大伯不一样,是个很健谈的人。
他的眼睛看徐归乡,就像看自己家的孩子。
知道最近族里和这个姑娘走的近,还知道她们姐弟帮着在龟湾搭了木桥,所以对姜淳于也十分的客气。
“我家大福很聪明的。”
二十三叔的口音没二大伯重,说话语很快,一听就知道是个性子脾气都比较急的。
“等我们再攒点钱,最迟后年就要送大福他们去读书,不然就太迟了。”
徐归乡并不知道这件事,他和姜淳于挤坐在一个位置上,闻言立刻扭头看向二十三叔。
“二十三叔,你说的是真的?真的让我去读书?”
“当然,我们徐家的孩子都要读书。是叔伯们没本事,所以才耽搁了你们这群孩子。”
要不是当年来海外的时候遇到匪徒,为了保住他们这群孩子的性命,丢失了大半的钱财,日子也不至于过的这么难。
徐二十三那时候已经是个半大的孩子,他是亲眼看见那些既想留下财产,又想保住性命人的下场的。
可以说,当时他们能遇上,钱财和性命只取一样的匪徒,已经算是非常幸运的事情。
当年远离故土,来到海外的并不是他们一个家族。
但是七个成年人能把所有孩子都护住,一个不缺地带走,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族里当初抽签让他们这群孩子走的时候,也说过,三十个孩子能留半数,就是幸运。
不然为什么族里符合年龄的孩子那么多,却只选了三十个。
一是带不了太多,二是很多父母舍不得。
留和走,都是在赌那线生机。
姜淳于越听,越佩服徐家人。
几个男人带上几十个孩子出来,还能一个个护着周全。异国他乡几十年一起齐心协力把日子过好,真的是不容易。
这需要多大的凝聚力,才能办到。
姜淳于和徐归乡在垃圾场耽误的有点久,两人到家的时候都二点多,快三点。
两人饿的饥肠辘辘,坐下,一人先吃两个香蕉垫垫。
那边章鱼忙着烧水下面,当卧着两个金黄荷包蛋的青菜面端上来的时候,徐归乡一下子手足无措起来。
他是准备回去找点吃的垫吧垫吧的,是婉婉姐姐他们不让走,非说在这里吃。
但是他没想到吃的这么好,鸡蛋白面,这些在棚户区都是金贵东西。
不是说买不到,而是没人家这么舍得吃的。
姜淳于先喝了口面汤,再吃了一个煎鸡蛋:“这下才觉得活过来了,刚才饿的我前胸都贴后背了。”
把面条翻一翻,还能看见面里章鱼加的,还没化开的猪大油。
虽然面里只加了盐和猪油,但是吃在嘴里味道非常好。
徐归乡觉得,这大概是自己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东西。
少年不知道未来还长,彼方尚有荣光在。
这一晚,还是姜淳于和耗子去后巷卖果茶和小海鲜,不过这次多了一个小跟班,徐归乡。
也就几天的功夫,棚户区的前街已经出现了两家卖小海鲜的,一家卖果茶的。
后巷更不用说,这里人气原本就比棚户区那边旺,手里余钱也多。
卖吃的不管是摊子还是店,都动了卖果茶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