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卿缓缓摇头,手指轻叩着铺满太平洋地图的橡木桌面:“现在讨论是否停止援助华夏为时过早。”
“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应对全球战略格局的巨变,以及如何防止这场灾难进一步扩大。”
他抬头望向窗外,白宫草坪上灿烂的阳光“日本富士山的喷已经改变了一切,我们需要重新评估整个亚太地区的战略平衡。”
这场由核爆引的富士山喷,如同一场席卷全球的地质与政治双重海啸,不仅彻底改变了日本的命运,也重塑了整个世界的格局。
日本政府突然加大了对外移民力度。整个日本中东部区域,特别是东京周边三百公里范围,因为遮天蔽日的火山灰,已经失去了基本生存条件。
直至华联日本战败后十年,这一地区才开始缓缓恢复,整片区域成了名副其实的鬼域。
战争的持续失利,加上富士山的大爆,日本已经耗尽了最后一口元气,现在已经没有任何人看好日本的战争前途。
东京附近的农民,跪倒在稻田旁,大片火山灰不但遮蔽了太阳,还让即将成熟的水稻全部开始枯死。
不少人冒着漫天的火山灰企图抢收一些稻米,可代价就是倒在稻田边上,肺部被细小的火山灰颗粒彻底破坏。
到44年初,整个日本国的农业收成下降四成,工业下降三成,人口非正常死亡高达4oo万。
这让这个原本就因为穷兵黩武,以至于人力耗竭的国家,彻底踏入了灭亡的边缘。
富士山的地质灾难远预期。日本气象厅监测数据显示,这座休眠了318年的火山内部压力值已达1。6兆帕,相当于16座三峡大坝水压总和。核爆炸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火山喷的能量相当于3ooo万吨tnt当量,是东京原子弹的2ooo倍。
炽热的火山碎屑流以每小时3oo公里的度吞没了东京都市圈,火山灰云升到平流层,形成直径5oo公里的尘埃带。
随后生了一件相当耐人寻味的事情:美国全面停止了在太平洋对日本的进攻,双方好似有默契一般,各自后退2oo公里。
日本主动退出了所罗门群岛,美军兵不血刃地拿下这一战略要地。
华夏战场上,侵华日军全部转入防御,并且开始收缩,让出大片不重要的地区。
武汉往西的区域几乎全部被放弃,北部湾的丢失,让日本封锁华夏海岸线的策略彻底失败,大片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不重要区域也被日军放弃。
美军也全面停止了对日本本土通往南洋交通补给线的袭击。
日本的移民船开始大肆向朝鲜与“满洲国”运送移民。往南洋的移民就更加多。
短短两个月有过4oo万日本人离开自己的故乡前往各地。
这支庞大的移民队伍中,许多人只带着最简单的行李,脸上带着迷茫与恐惧的表情。
美国国务院内部报告显示,这一默契停战背后是对日本即将崩溃的担忧。
国务院东亚司司长在备忘录中写道:“一个完全崩溃的日本将导致权力真空,这可能比一个虚弱的日本更加危险。
桂南会战结束,大批第四集团军的部队撤回国内,加上移民开始进入一个高峰期,整个华联的工作中心再一次回到稳定国内,消化安顿移民,在战争中建设国家。
新的原子弹制造工厂倒是建立起来,几乎与之前的工厂遇到的情况一样,设备、技术都不缺,缺的就是人。
各行各业都缺人,哪怕连最基层的工人都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