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几个孩子,却孤零零地缩在操场的角落里。他们的身体微微蜷缩着,就像一只受惊的小刺猬。
林青柠看到,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渴望,渴望能融入到小伙伴们的欢乐中去,但又被内心的恐惧牢牢地禁锢着。
林青柠看着这些孩子,心中满是心疼。她深知,恐惧就像一个无形的牢笼,会把人囚禁在黑暗的角落里,让人失去自由和勇气。
而希望,则如同明亮的灯塔,能照亮前行的道路,让人重获自由。
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助这些孩子打破恐惧的枷锁。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林青柠开始精心设计各种活动。
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她特意挑选了一些充满挑战和勇气元素的剧本。
活动开始前,她看着那些胆小的孩子,用温柔而又坚定的眼神鼓励着他们:“孩子们,不要害怕,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你们就把自己当成剧中的英雄,去勇敢地展现自己。”
那些孩子的脸上露出了犹豫的神情,心里既期待又害怕。
他们小声地说:“我怕我演不好。”
林青柠微笑着,轻轻抚摸着他们的头说:“没关系,尝试就是成功的开始,我相信你们。”
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开始还有些放不开。但当他们逐渐进入角色,感受到角色的勇敢与自信时,内心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
其中一个孩子扮演一位勇敢的骑士,他一开始走路都有些小心翼翼,但随着剧情的推进,他的步伐逐渐变得坚定起来。
林青柠在一旁看着,心中满是期待。她看到这个孩子眼中闪烁着光芒,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自信。
每一次孩子们有小小的尝试,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进步,林青柠都会立刻给予大大的肯定和赞扬。
她会兴奋地鼓掌,眼睛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大声地说:“你们太棒了,继续保持!”
孩子们听到她的赞扬,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原本紧张不安的心情也渐渐放松了下来。
在小组讨论环节,林青柠鼓励孩子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她温柔地说:“孩子们,每个人的想法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声音都值得被听见。不要害怕犯错,大胆地说出来。”
然而,还是有一些孩子不敢开口。他们低着头,手指不停地抠着衣角,心里充满了担忧,害怕自己的想法会被别人嘲笑。
林青柠看到这种情况,便一个一个地去引导他们。
她走到一个孩子身边,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轻声说:“孩子,把你心里的想法说出来,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想听呢。”
这个孩子犹豫了很久,才结结巴巴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林青柠立刻给予了肯定和鼓励:“你说得太好了,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继续说下去。”
在林青柠的鼓励下,这个孩子的话匣子逐渐打开,脸上也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恐惧并不可怕,林青柠还会在课余时间,给孩子们分享自己曾经克服恐惧的故事。
她声情并茂地讲述着自己小时候害怕演讲,每次上台都会紧张得抖,但通过不断地练习和自我鼓励,最终成功克服恐惧的经历。
孩子们听得入了迷,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敬佩和向往。
林青柠看着孩子们的表情,心里充满了欣慰,她知道,这些故事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勇敢的种子。
除了分享故事,林青柠还带着孩子们去挑战一些小小的困难。
有一次,她组织孩子们进行绘画比赛,要求每个孩子独自完成一幅画作。
那些曾经胆小的孩子,一开始都觉得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们拿着画笔,手不停地颤抖,心里充满了焦虑。“我不会画。”一个孩子带着哭腔说。
林青柠走到他身边,温柔地说:“孩子,不要着急,慢慢画。把你心里想的画出来就好。”
在林青柠的鼓励下,孩子们开始小心翼翼地动笔。
他们时而皱眉思考,时而轻轻下笔,每画一笔都充满了谨慎。
当孩子们完成画作时,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紧张又期待的神情,心里既担心自己画得不好,又希望能得到认可。
林青柠仔细地看着每一幅画,给予了孩子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你们画得太棒了,每一幅画都有自己的特色。”孩子们听到她的夸奖,心里乐开了花,自信的笑容在他们的脸上绽放。
还有一次,林青柠让孩子们在大家面前朗诵一诗。
那些胆小的孩子站在讲台上,双腿不停地颤抖,声音也有些颤。
但他们想起了林青柠平时的鼓励,努力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用不太流利但却充满勇气的声音朗诵着。
林青柠站在台下,用鼓励的眼神注视着他们,心里默默地为他们加油。
当孩子们成功朗诵完一诗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林青柠看到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那是自信和希望的光芒,她的眼眶不禁湿润了,心中满是感动。
慢慢地,那些曾经畏手畏脚的孩子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
课堂上,他们不再害怕举手言,而是主动地举起手,声音洪亮而坚定,眼神里充满了自信。
在操场上,他们和小伙伴们一起尽情地玩耍,笑声回荡在整个校园他们的笑容灿烂而自信,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
林青柠看着孩子们的这些改变,心中满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