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给老子记死了!命是自个儿的!钱没了能再挣,命没了,那就他娘的啥都没了!”
大伙儿吓得屁都不敢放一个。
可谁都没想到,第二天,厂里就来了人。
管事亲自到了王三的宿舍,当着所有工友的面,把五十两龙元,亲手交到王三那个从乡下连夜赶来,已经哭得没了人样的老娘手里。
“这是厂里给的抚恤金。”
管事面无表情地交代着。
“另外,厂里会管你们家往后的吃喝,每月一两银子,一直到他儿子满十六岁为止。”
这话一出,整个宿舍都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
所有人都愣住了。
以前在乡下给地主老财干活,累死了摔死了,就是白死,东家心善的能给口薄皮棺材都算是烧高香了。
哪见过死了人,还赔这么多钱,甚至还管人家孤儿寡母后半辈子的?
“天子脚下……就是不一样啊……”
有人在底下小声念叨了一句。
工人们再瞅着车间里那些依旧在轰隆作响的钢铁巨兽,心里那股子怕劲儿还在,可又咂摸出点别的味儿来。
这地方是要命。可它也讲理。
……
南京,紫禁城,御书房。
刚刚从户部衙门赶来的主事,正躬着身子,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
“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近半年来,两江、湖广、中原等地,各处新建工厂、矿山,大肆招募青壮。据户部不完全统计,已有近三十万壮劳力脱离田亩,进厂为工。长此以往,乡间田地无人耕种,恐……恐会影响我大明今年的粮食收成啊!”
户部主事话一说完,便紧张的等着皇帝的反应。
这可不是小事,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
朱大皇帝听到这话,反应并不大。
“一个国家,要从农耕之国,转变为工商之国,必然要经历这个过程。阵痛,是免不了的。”
“可是,陛下……”
朱大皇帝摆了摆手
“朕知道你在担心什么,朕既然敢这么做,自然早就为这个过程做好了准备。”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大明本土的几个省份上点了点。
“朕已下令,让工部与农部联手,在全国各地铺开化肥厂。不出一年,田里的产出至少能上涨三成。到时候,就算种地的人少了一半,粮食的总产也只会多,不会少。而且,各地的水利工程,也都排上号了。”
“至于眼下嘛……”
“也有托底的东西。”
“你可知,中南那片土地,一年可产几季稻米?”
“臣……臣听闻,是两季,甚至三季。”户部主事迟疑的回答。
“没错,一年三熟。”
“目前,外籍军团还在那边清扫垃圾,很辛苦。所以朕让他们顺便‘征收’了一些粮草,作为他们劳动的报酬。”
他转过头,看向户部主事。
“那里的粮食,多到当地的猴子们吃不完,多到粮仓都快霉了。朕已经下令,海军的运输船队,正在将这些多余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回广州和青泥洼的储备粮仓。”
“这些粮食,足够填补我大明在转型期间,可能出现的任何缺口。”
……